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敦煌行走”主题对话在敦煌研究院举办
2021年6月24日至26日,由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发起、联合敦煌研究院呈现的2021年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首期主题活动“敦煌行走”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来自商业、人文、公益等领域的女性代表及相关人士走进敦煌,进行深度的参观、学习与座谈。活动期间在敦煌研究院召开了‘莫高精神’对话创业家精神”的主题论坛,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出席并致辞。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张元林与著名导演李少红、果壳CEO姬十三、小象智合创始人兼CEO陈彦、VPHOTO 创始人兼CEO曹玉敏、湛庐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韩焱以及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政策顾问沈茵茵围绕“‘莫高精神’”对话创业家精神”、“源远流长:文化自信与国际合作”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致辞中提到,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对莫高窟492个洞窟中的200多个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将30多个洞窟数字影像上线,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继续努力扩展、增加。下一步敦煌研究院会落实国家领导人指示,将敦煌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把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他希望在座各位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的优秀女性能够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往,把中国文化传到更多地方,讲好中国故事。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出席并致辞。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莫高精神”映照创业家精神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介绍,半个世纪以来,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离不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他回顾了敦煌研究院自1944年建院以来,以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始终坚持把敦煌遗产视为自己毕生事业的使命,从胼手胝足发掘保护、到通过科技和国际合作加大研究和弘扬,致力于研究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果壳CEO姬十三表示,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对于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科学精神非常敬佩。“数字敦煌”从构想到实现历经三十年的迭代与发展,体现了“莫高精神”从“坚守大漠”到“开拓进取”的迭代和变化。其中体现的发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我们提倡的创业家精神有共通之处。
VPHOTO 创始人兼CEO曹玉敏表示,通过学习“莫高精神”,对创业精神的感受是,首先要选择自己有使命感的事,才能做到心里有坚持;其次是对社会、对行业、对团队有担当;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各种挑战。小象智合创始人兼CEO陈彦说,作为在成长为企业家路上的创业者,从敦煌行走感悟到,企业家精神一是开拓创新,二是坚守,三是不忘初心和以人为本。两位创业家都表示,从敦煌石窟感受到文化传承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企业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创造文化价值。
△主题对话环节,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左二)与“敦煌行走”代表团嘉宾交流。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女性领导力的独特作用
“数字敦煌”的不断推进、敦煌学研究在世界文物保护事业上的逐步深化,离不开常书鸿、段文杰及樊锦诗等文物保护领导者的前瞻力和远见。苏伯民提到,在与樊院长工作的时光里,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工作得到国内外文物单位的认可,体现了樊院长作为女性领导者特有的韧劲和耐性。
对话嘉宾表达了对樊院长的景仰。陈彦说,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领导力的底层逻辑是有共性的。进入数字时代,创新创造很重要,同时还有很多工作是整合性的,需要联动整合资源再分配、和谐共生,女性有了更多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合而不同的两性需要共同领导,各美其美。曹玉敏认为,女性管理者的细腻、共情能力和奉献精神,有利于选人用人、获得团队的信任、同团队成员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向世界传播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主任张元林表示,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在一千年的时间里大量吸收了中亚、印度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这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外来的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融合,诞生出了多元的文化生态,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和包容度。当一种文化包容性越强,创造性才会越强,海纳百川才有可能源远流长。
著名导演李少红在对话中表示,莫高窟是中国历史故事的宝库,影视作品里以唐、宋为背景的视觉呈现大量参考了莫高窟壁画,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价值。把敦煌的故事用影像、文字的方式传播到国内外,是作为一个创作者的使命。
湛庐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韩焱表示,文化的积淀与传播来自于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不断交流与碰撞。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正是因为敦煌学的影响之大,发展之迅速,才能让文化艺术创作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敦煌故事传播得更广。
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政策顾问沈茵茵表示,文化交流是打开国际合作的重要切口。文化自信的基础是经济基础,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不断加深;其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拥有信仰,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文化自信来源于东西方文化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唯有对世界多种文化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才能对自身所处的文化产生自信。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张元林(左二)谈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弘扬敦煌文化需要代代相传
姬十三表示,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文物保护专家受到敦煌艺术的震撼来到敦煌,当时是通过印刷品。未来他希望通过数字虚拟等高科技手段展示敦煌文化,给这些“数字原住民”带来更强烈的震撼,影响更多年轻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作用。
陈彦表示,敦煌文化的价值是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的传播也要面向未来,年轻人在哪里,敦煌精神和敦煌文化就要出现在哪里,我们可以用游戏、短视频等多种新方式吸引年轻人,影响年轻人。其次,敦煌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未来可以在文化衍生品的方向上多做尝试,更多形式的传播,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IP和文化符号。
曹玉敏表示,敦煌的传播不能只靠书本这种方式,需要更加深入,把敦煌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到现代教育中。
苏伯民表示,越来越多的90后和00后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表明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本身就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需要找到和年轻人交流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文化本身,获得深刻文化认知力。
△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敦煌行走”主题活动代表团成员与敦煌研究院领导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官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