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77)

2021-07-03

三十三、诸子百家(4)

庄子——自然主义者

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各个学派都有所研究,并进行过分析、批判。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文风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他因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与天地相通,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规定。庄子认为这些宣传、教化、劝导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相对幸福。……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界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庄子认为,是、非概念都是相对的。大多数人观点的依据都是有限的,他们都以自己的观点为是,以别人的观点为非,这样的辩论只会导致更多的偏见,而无法分辨真伪。庄子强调不要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事物,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才能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这也是被道家称之为“不知之知”的状态。“自尊自大乃是开悟的最大障碍。自我膨胀容易使我们固执己见,自负容易使我们和别人发生争吵,并且爱管闲事。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庄子和儒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庄子则反对推崇圣贤。“在他看来,墨家和儒家未免有些妄自尊大,傲慢地确信他们承担着救世的使命。”(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虽然庄子信仰的是无政府主义,但是他发现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任何事物也都无法与外界相隔绝。“在完全领悟了这一点之后,庄子便感觉到了一种欣喜和自由。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畏惧死亡,因为想尽办法无限延长自己的寿命是徒劳无功的。生与死、喜与悲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相继交替而来。”(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庄子的人生哲学,只是一个达观主义。……庄子对于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也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既然不得遁逃,不如还是乐天安命。……即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胡适《中国的哲学》)“庄子和他的朋友发现,一旦人们不再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高贵个体,从而不惜一切代价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们便能够以一种愉悦而超然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困境,并且拥有一种平静而满足的心态。”(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庄子所言的“天道”实际指的是自然规律,顺从“天道”意味着完全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开展社会活动,类似于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共识性方式”。至于“人为”,则类似于“强制性做法”,这种做法主要出于人的欲望的驱使,而忽视了自然规律。庄子所提倡的方式更自然、更和谐,只是达成目标的速度缓慢,而且还伴有很多随意性。如果人们处于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的生存环境中,这种方式也许是可行的,这种自然的社会状态也可能实现。但是,如果考虑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式就显得非常不实用,甚至不堪一击。具有浪漫色彩、崇尚自由的庄子提出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他生平只做宋国的漆园吏,过着不受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可以说,他找到了属于他个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个人的幸福和社会整体的幸福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庄子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反对辩论,他认为只有在“不知”的状态下才能获得更大的智慧。在这一点上,他与荀子的观点是一致的。庄子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那时社会的知识水平还相当匮乏,没有形成可靠、完善的知识体系。在缺少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辩论对于知识的增长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会增加辩论双方的偏见。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研究,而不是企图通过“巧辩”成为“真理”。在缺少客观知识作为参考依据时,激烈的辩论常常会导致参与者失去理性、固执己见、强词夺理,这恰恰阻碍了对真理的探求。辩论虽然意味着观点的分歧,但不能因此失去基本的共识。如果观点的分歧非常严重,说明基本的共识尚未形成,此时辩论也无济于事。真正必要的工作是潜心研究客观事实,而不是急于得出结论,或者着手实际应用。共识可以视作人类知识的共同成果,在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辩论才会有良好的气氛和包容的心态,否则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人会以追求真理为幌子掩盖对名利的追逐,私欲常常会蒙蔽他们的双眼,让他们不能接纳与自己相反的意见。自尊、自大、自负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人性之弱点。

虽然庄子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他也知道人无法超越现实,不得不听从于命运的“安排”。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喜怒哀乐是每个人必然的生命体验。只是他希望能够超越自己的本能,不受它的支配,从而达到“无忧”的境界。这充分体现了庄子的浪漫主义情怀。

消除任性的执念,一个普通人也能达到圣人那样的宽阔视野。他不会被局限于狭隘的自我观念中,而是对更深刻的统治原则获得了一种直观的领会。

——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