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旧藏:17件汝窑瓷器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
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
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
民间也是有汝窑瓷器的,但地下究竟有多少汝瓷,是个难解之谜。
历朝历代盖房子要破土、修路,就会有一些汝瓷出土。
现在被拍卖的就是那些出土的或者先出土再传世的。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上海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
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
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
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孙瀛洲先生捐献,底刻「丙」字)。
这十七件传世故字号汝窑瓷器分别旧藏于如下地点:
「芥字号」—造办处、重华宫厨房存放两件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
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
康熙三十二年开始设立作坊。
康熙四十七年(一七〇八年)全部迁出养心殿,
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已废)北的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
内廷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统称为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
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为南北三进院,原为皇子所居。
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
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
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8厘米,底径9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芥三七七 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底刻“丙”字,铭乾隆御制诗文。
诗文如下:“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材叹亦或如斯。”
乾隆甲午春御题。
由此看来这件洗上面的“丙”字的刻写要早于乾隆御题诗的刻写时间。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8厘米,底径8.9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件芥三七七 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籠字号」—南库四件
「劍字号」—乐寿堂、遂初堂一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
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
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
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
乾隆御笔匾额,典出晋孙绰之《遂初赋》。
乾隆皇帝曰:「宣祖(康熙)临御六十一年,予不敢上同皇祖,是以践阼之初,苍天默祝,至六十年即拟归政,冀得遂初心愿,如践阼之初所盟宿忱。」故命名为「遂初堂」。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6厘米,底径9.2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4厘米,底径9.2厘米,高3.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