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玖园苏步青旧居、谈家桢旧居开放,旧居展品多为首次展出
从上海国福路51号进入,杉树掩映间,几栋小楼依次映入眼帘,分别是陈望道旧居、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
7月3日,修缮一新后的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正式开放。早在2018年5月,望道旧居修缮完成,以“信仰之源”为主题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迄今已接待参观者7.5万多人次。至此,“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落成。
“玖园”是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这里曾居住过多位大师,包括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复旦老校长陈望道,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及谷超豪、胡和生夫妇,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经济学家蒋学模、张薰华,“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等。
苏步青旧居内还原场景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一批知名教授齐聚复旦。1956年9月,由中央特批的两栋教授别墅开始动工兴建。这两幢住宅建筑面积皆为197平方米,空间形制相同。建筑采用红色平瓦坡式屋顶,黄色水泥拉毛外墙。楼前有一片绿茵草坪,四周栽种水杉、桂花等树木。
65号楼二层还原的陈建功书房
苏步青入住61号教授别墅,直到病逝前,在此居住近半个世纪。65号成为陈建功先生的居所。他是第一位在日本取得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他谢绝导师挽留,毅然回国。他撰写了《三角级数论》,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与苏步青共同开创“陈苏学派”。在65号小楼里,年过花甲的陈建功曾每天不知疲倦地从事着教学与科研工作,培养出许多优秀数学人才,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
谈家桢旧居内展陈
65号楼的第二位入住者,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谈家桢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
苏步青旧居内展陈
走进旧居,墙上的标语,陈列的著作,屋前的藤萝,无不诉说着大师精神,以及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苏步青信奉一句话,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旧居墙上可见他说过的话,“在长期的培养人才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先勉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要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要让他们超过自己继续前进;三是决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抓紧时间学习和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使中青年人戒骄戒躁,勇往直前。”
苏步青兴趣爱好广泛,他的一生,与诗为伴,与诗结友,数诗交融,曾于1994年出版由他本人手写影印的《苏步青业余诗词钞》。他也爱侍弄花草,在居所边开辟了一个小花圃,栽种月季、兰花、美人蕉等。他还在墙边栽种了一颗藤萝,几年后,长长的藤萝就遮盖了半面外墙。他风趣地将自己的住所称之为“萝屋”,自称“萝屋畴人”。正值盛夏,旧居前的藤萝被完整保留,翠绿茂盛。
陈建功旧居内展板上的“鸡孵鸭”
走进65号旧居,展板上的“鸡孵鸭”三个字最引人关注。旧居主人陈建功曾说:“国家现在需要扁嘴巴的,我却是个尖嘴巴的,但尖嘴巴也可以孵扁嘴巴的嘛!”
这源于一段往事,20世纪50年代,为使新中国的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水平能尽快提高,推陈出新,陈建功曾经对研究生教育提出“老母鸡孵小鸭”的想法。他身体力行,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努力探索前沿课题,缩短了国内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填补了诸多空白,并培养了许多人才。
旧居展品多为首次展出,配以丰富多样的声光灯效、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大师追求真理、克难攻坚、科学报国、淡泊名利的精神与风范。苏步青后人先后捐赠了苏老手稿、院士铭牌等47件,以及苏步青星铜匾、国际命名公报、命名证书等5件。揭幕当天,大师家属又捐出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苏步青后人捐赠了苏老写给女儿的237封家书。谈家桢后人捐赠了谈老使用过的书籍、衣物等,特别是旅行箱,见证了谈老多次赴美,为学校筹措科研经费,动员青年学者学成回国的场景。陈建功家属捐赠了陈先生使用过的文具、书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