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破圈”,千万别只追求表面光鲜
文 周洲
2020年9月9日,游客在横店。(图/阿灿)
曾任知名媒体新闻总监的夏茉清是资深古粉,她“粉”与古风有关的音乐、小说和服化道,已经整整16年。这16年间发生的嬗变,恰恰是古风从小众变为大众的变迁史。
古风成为一个圈子,是近年来形成的,“尤其是95后、00后成长起来之后”。夏茉清认为,在Z世代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之前,古风只是小众文化,并没有形成圈子。
这波古风热源起于网络小说,最初只是小众喜好。十年后,网络小说被互联网巨头买下IP翻拍成剧集,古风走入大众,带动服装、音乐、美妆等周边产业。
然而,此刻的古风是表浅的,由资本力量左右。年轻人的审美是被投喂的,对古风的理解仍存在断层。
不过,总有一批古粉是清醒的。他们成为古风圈良性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网文和配乐成为古风爱好者追逐的标配。 (图/《琅琊榜》官博)
源起网络小说
夏茉清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剧,熟读金庸、古龙的小说。2005年,上初三的夏茉清沉浸在晋江文学、起点中文网以及“榕树下”这类中国原创文学网站中——那是“榕树下”的鼎盛时代。
夏茉清注意到,一些作家开始在这些原创文学网站上写古风小说。这种古风是年轻人的古风,与以金庸、古龙作品为代表的传统武侠小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内核不一样。”夏茉清说。这类偏年轻的古风网文有几个元素:休闲、玄幻,还有一些传统武侠的影子。
最初的古风,只是寄居于网文的一方天地,会聚了小众同好。与网文一同萌生的,还有古风音乐。
彼时流行翻唱,一些网友喜欢在翻唱网上发布作品。夏茉清注意到,只有“古风派”的人会重新作词。
一些网友基于沧月《七夜雪》的内容,重新创作歌词,配上从日本扒过来的纯音乐,在翻唱网站发布。它本质上不算完全的中国风原创,而是东亚文化的融合体,但这是最初的古风原创音乐,也是中国原创音乐的一个萌芽。
“大家都非常热烈地去写词,莺莺燕燕的词,看起来很高深、很有韵味,细究起来没什么逻辑、狗屁不通。”夏茉清笑道,“就是追求一种表面的美。”
网文和配乐成为古风爱好者追逐的标配。网络小说发布后,古粉们就会去找匹配的音乐。在B站还没诞生的年代,古粉们还会根据网络小说的内容,上传已有电视剧的视频混剪;没有合适的电视剧素材,就画原创漫画,传到百度贴吧里。
夏茉清在百度贴吧看到很多小说IP之外的视觉创作。“那时候没拍成电视剧,大家靠这些东西来支撑对古风小说的热爱。”
2010年,夏茉清上大学时,网络文学衍生的古风文化,还属于小众喜好,无法构成产业。她以古风圈里非常有代表性的原创歌手董贞为例,来说明古风创作在当时有多冷门。
董贞是圈里最早做古风音乐的歌手之一,早年间在翻唱网上特别火。2012年,董贞穿着汉服,戴着斗笠和面纱,以一曲《刀剑如梦》参加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结果,四位导师没有一个转身,他们要的是高音类型选手,古风选手董贞被拒绝了。
“当时古风小众歌手还走不进公众视野。” 夏茉清说,“如果董贞晚三年参赛,整个导向就都变了,她可能会获得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大量网络小说被翻改成电视剧。(图/《庆余年》官博)
这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出现在2015年左右,以2015年3月阅文集团的成立为标志——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整合成以培育与开发IP为核心业务的阅文集团,旗下有起点中文网、QQ阅读、新丽传媒等品牌。
阅文集团陆续推出由网文IP改编的《琅琊榜》《扶摇》《庆余年》《赘婿》等古代题材的网剧。
随着大量网络小说被翻改成电视剧,与古风有关的文娱走入大众视野,完成了从小众圈层到大众的渗透与改变。
现在,这个市场成熟了。古风网络小说版权被“爱优腾”购买之后,拍成剧集,这些剧集成为文化和财富流量,迭代出一系列周边。
被投喂的年轻人
最早写网络小说、做古风音乐的那批人,基本都火了。夏茉清作为一个旁观的粉丝,看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网友变成大IP制作人,有种奇幻的感觉。
毋庸置疑,古风文化逐渐被大众接受,为与审美有关的行业带来了大礼包。“一个就是服装——汉服的崛起,还有古风音乐的蓬勃、美妆国货的兴起。它们击中了当下年轻人对于中国风的文化自信。”夏茉清说。
不过,虽然古风从小众走向大众,当代年轻人对中国风的理解,仍是断层式的。
熟悉《山河令》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这部剧的风格其实“很古龙”。看过古龙小说的老粉们一对比就能发现,作者多少受到了古龙影响,《山河令》双男主的人设与古龙小说极为相像,一出场就是身怀绝技的富家子,还有势均力敌的好兄弟同行。
Z世代或许感受不到这种对比和相似。他们心目中的武侠剧就是《山河令》。“它的内核与上一代武侠剧的内核是完全不一样的。”夏茉清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有英雄侠义、江湖儿女,有价值判断和朝代更迭,内核支撑是比较道地的中国传统文化。
网剧《赘婿》剧照。(图/《赘婿》官博)
现在的古风剧内核显然不是上述这些东西,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是稀缺和稀薄的。夏茉清认为,这与创作环境有很大关系。“它更多地在江湖义气间夹杂谈情说爱,玄幻元素更多。”
玄幻元素让古风剧不再和任何现实场景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逃避。
“现在走入大众圈层的这种古风是很表浅的。它有点像日本文化,是通过服装、美妆等一种美学上的东西去施加影响,不是早年金庸、古龙小说那样靠精神内核来吸引人去向往。现在的年轻人处在一种被投喂的状态。”夏茉清说,“这是资本力量使然。”
2019年3月16日,武汉,园博园花朝节开幕,民众穿传统服装参加活动。(图/视觉中国)
从原创歌曲到汉服,古风审美大多停留在表面的光鲜和热闹上。
掀起汉服风潮的年轻人,很少会去想每个形制背后代表什么,又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变迁。或许只有原创店主会对此上心。粉丝们甚至不知道湘西作家沈从文是服装历史研究大家,他梳理了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写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们只是觉得剧里的idol们穿着好看就去买了。
年轻人只需要氛围感。一部分汉服粉从日本的cosplay文化转型到汉服圈,只是换身衣服,并不是基于心理和身份认同。
夏茉清有一次穿了唐制汉服去书店,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对她妈妈说,“很好看,想买一套”。
“这跟我小时候觉得公主裙好看是一回事。”夏茉清说,这是因为孩子们周遭的大众传播环境变了,她小的时候,电视上播放很多外国影视剧,现在则播放很多古风电视剧。影视传播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粉丝们对古风的爱其实是被资本选择,而不是被文化选择。
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逐渐找到了比较清晰的定位。(图/国家博物馆官博)
逐渐理性
在夏茉清看来,作为固定文化圈层的古风圈已经形成,虽然它处在比较粗放的初始阶段。
一个好的苗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逐渐找到了比较清晰的定位。“总有一群人是比较清醒的。”夏茉清说,随着年龄增长,粉丝们也会逐渐变得理性。
她认为《山河令》的火爆正是古粉们的理性选择,“除了‘耽改剧’这个比较吸睛的原因,剧本本身很坦诚”。虽然是小成本制作,剧方并没有在人设和剧情上偷懒,最终呈现了一个好故事。
“小IP翻红证明,观众还是愿意为好故事买单的,因为有一部分观众是理性的。反观大IP翻车、糊掉的也不少。”夏茉清说。
夏茉清始终觉得,最初那批网络小说的古风作者是一笔财富。在水平参差不齐的古风圈,剧集原创性水准在下降,但古风元老们的原创水准是高的,那批人为古风IP剧集做了业务铺垫。
汉服也一样,原创力是小众文化的基石。夏茉清认为,一家汉服店能否立足,以及能否发展出足够牢固的粉丝基础,要靠原创。“如果只是抄袭,只能赚短平快的钱。”
古风是小众文化圈,跟rap圈殊途同归。在《中国有嘻哈》这类原创选秀类节目中,原创能力和原创变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古风圈来说,最好是大家逐渐有IP意识,学会穿正版设计的汉服,对现在的青少年形成正面影响。”夏茉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