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调查|孩子访谈“最熟悉的陌生人”,用家史汲取成长的力量

Image 2021-07-05

从2015年偶然接触家史写作开始,高二学生李灿已经坚持做了6年。在访谈祖辈的过程中,他不仅重新认识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也从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

作为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当年同样是高二学生的雷宗兴则在10年前就已尝试家史写作。在他的努力下,曾经被误解多年的家族往事被澄清。

多年以来,家史研究者李远江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写家史,希望让历史变得有温度、可触摸。

记录

在闲谈中拼接起琐碎信息

“家史,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大到名门望族,小到市井平民,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着或深或浅的痕迹……”

李灿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接触家史,并成为传播家史的一分子。

2015年秋天的一个周末,当时还在上小学的他跟着家人一起参加了由家史研究者李远江主办的家史计划青少年专场讲座,活动中的两个环节令他心头一震。

“一个环节是写亲属的名字,我只写出了8个,另一个环节是画家族树,可我画得残缺不全。”深感惭愧地李灿决定行动起来,找寻属于自己家族的历史。“正如李远江老师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成长是靠家族的能量来助力的。没有家族能量的滋养,我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父母的帮助下,李灿利用假期时间,分别前往祖辈们的家乡实地探访,并多方搜集资料,完成了家谱整理工作。之后,他又组建了家族群,将远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重新联系起来。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还原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当时,李灿只知道爷爷奶奶在东北农村生活。自己小时候,父母曾经将他们接到北京帮忙照顾。至于其他,几乎一无所知。

“爷爷向来寡言少语,对他年轻时的经历更是缄口不谈。”李灿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次次闲谈中尽力将琐碎的信息拼接起来,并从奶奶、伯父和姑姑们那里了解他们眼中的爷爷。他惊讶地发现,原来爷爷曾经3次独自“闯关东”,从山东老家来到黑龙江,与领着4个孩子的寡居奶奶重组家庭。为养育5个孩子,他30年没能再回山东老家。

2016年冬天,李灿回山东搜集爷爷的家族信息

“之前从未想过,爷爷竟有这样曲折坎坷的经历,更不知道他是如此善良敦厚、坚毅顽强。”带着满满的震撼,李灿写下近6000字的文章《责任,阻挡回家的路》,记录有关爷爷的家史。

改变

发自内心想对他们好一点

“我读给爷爷听,边读边观察爷爷的表情。渐渐的,爷爷的眼里有了泪花。”给爷爷带来温暖的同时,李灿也从爷爷的故事中汲取着力量,“他始终不曾被困难打倒,一直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双手扛起整个家。这让我在遇到挫折时,也变得更有勇气,敢于再次向着目标发起冲击。”

在写家史的过程中,李灿不断唤醒家族尘封已久的记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高祖父和曾祖父有过从医的经历,还找到了他们留下的医书,这正是我们宝贵的家族文化。”随着对祖辈们的了解日渐深入,李灿也在学会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我小时候就曾见到姥爷腿上有一条长长的伤疤,但没仔细想过,也没有追问。”写家史时,李灿得知姥爷曾经在参军时遇到空袭,腿被炸弹碎片划伤,并且伤口很深,影响到他的腿部肌肉。

2016年夏天,李灿找到姥爷做家史访谈

“恍然发现,历史书上那些曾以为很遥远的战争原来跟自己的家人是有关系的,他们就是历史的见证者。”知道这些以后,李灿每次再跟姥爷一起出门遇到上下楼梯时,都会下意识伸出手去搀扶,“过去,我总是习惯于被他们照顾,跟他们聊完家史以后,我明白了他们的不容易,就发自内心想对他们好一点,想去主动关心他们。”

李灿的妈妈谢芳也欣慰地看到,写家史让儿子的性格更加平和,亲子关系愈加融洽。进入青春期的他不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叛逆行为,反而更加懂事和贴心,“这段经历让孩子的内心更丰满,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

当初,李灿以为写家史无非相当于写篇作文,顶多需要一个星期。没想到,这一写便是6年,他从小学写到了高中,那个懵懂孩童已然长成翩翩少年。这些年来,他写下的家史累计达到10万余字。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家史推广活动,分享自己的家史写作经历,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2018年暑假,李灿回老家给奶奶看自己的家史视频

传承

通过努力让家族越来越好

“前不久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忽然很有感触,外高祖父与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经历过同样的时代。他们都曾赴日留学,又都选择学成归来,用各自的方式报国。”如果不是10年前写过家史,雷宗兴不会有这样的感慨,更无法将他们置于教科书上的历史之中,“就像有句话所说,‘我们的考点,是他们的一生。’”

2011年,当时上高二的雷宗兴参加了李远江等人发起组织的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一篇《被找回的家族记忆》,解除了姥姥埋藏心底多年的误会,也卸下了束缚整个家族数十载的枷锁。

“我和姥姥感情很好,平时无话不说,可是每当问及祖上,老人就闪烁其词,说自己‘出身不好’。”雷宗兴很是困惑,又去问三太公,结果对方也避而不谈。老一辈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雷宗兴决定弄个明白。

原来,姥姥的爷爷,也就是雷宗兴的外高祖父名叫郭葆琳,曾在民国时期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民国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和山东公立专门农业学校校长。

后来在特殊年代,这成了让家里几代人“抬不起头”的“黑历史”。

雷宗兴不甘心,他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到图书馆查找文献,四处翻阅档案史料,终于真相大白:郭葆琳是近代科学功臣,不是反动派。他的学术著作至今可以找到。看到结论的那一刻,雷宗兴的姥姥长叹一声,“我愧对祖宗啊!”

此后许多年,雷宗兴的姥姥都会把文章打印出来带在身上。“对姥姥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慰藉。”10年来,雷宗兴带着被找回的家族记忆一路前行,“外高祖父和外曾祖父都是农业科学专家,而我现在是在农业银行工作,始终都没有离开农业,冥冥之中也是一种传承。”雷宗兴觉得,身上多了几分责任和担当,“希望通过一代代的努力,可以让整个家族越来越好。”

反思

历史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早在2000年,当时还是中学历史老师的李远江,就曾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访身边的历史。“历史或许不会直接告诉你该做什么,只是告诉你曾经发生过什么,然后让孩子自己决定该怎么做。事实上,孩子的判断能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

2011年,组织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期间,李远江曾到全国上百所学校做讲座。在对数万名学生的现场调查中,李远江发现,知道祖辈故事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很多学生连祖辈的名字都不知道。“尽管很多孩子从小是祖辈带大的,但他们更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李远江看来,通过家史可以看到大历史怎样影响到小家庭,甚至是每一个个体。同时,也能看到个体如何参与到时代的洪流中,并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个过程对孩子们的认知有很大帮助,让他们知道历史不再只是一个学科,也不再只与王侯将相有关。历史可以是有温度、可触摸的,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这些年来,李远江从越来越多参与写家史的孩子身上看到可喜的变化。“通过写家史,他们与过去发生链接,发现自己身后可能是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家族历史。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让他们遇到问题时更加从容,也能看得更远。”

李远江还发现,这些孩子与父辈、祖辈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家长惊讶于孩子一夜之间长大,好奇他们为什么突然学会主动关心家里的长辈。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孩子开始进入长辈的世界,理解长辈的命运,进而接纳对方、关照对方,不知不觉中成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