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共同情感,烛照未来世界——读《海的那头是中国》
钟兆云的新书《海的那头是中国》,是一部书写晚清以来海外华人华侨命运变迁和爱国报国的长篇小说。福建背山面海,是全国第二大侨乡,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华侨,他们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但始终心系故乡、心系故国,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爱国报国故事。福建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他们在历史的潮流与时代的变革中奋勇前进,也留下过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报国故事。客家文化、闽南文化、侨乡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乡愁情结和爱国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海的那头是中国》这部作品的时空背景和故事素材,也孕育了写作这类作品所需的作家的独特品质。
我参与了《海的那头是中国》这部作品的出版过程。钟兆云在书稿交给出版社之前写作、调整了近四年,进入出版流程后,我们和作者又用了近三年时间,做了三次大的调整。这部作品终于在建党百年前夕出版。七年间八易其稿,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第一,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书中人物,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美籍华裔学者顾华为了搞清父亲的事情,辗转日本、俄罗斯、缅甸、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地,探寻自晚清以来历经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父祖辈足迹,揭开峥嵘岁月里华人华侨们隐秘的爱国行动及被时局左右的无奈个体命运。钟兆云把我们多年来对过去百余年来历史进程中一些人物命运的批判和思考纳入小说时空,写出了两大华侨家族的命运变迁和恩怨情仇。
小说中的社会背景,投射的是我们这个积贫积弱的民族改变自己苦难和屈辱命运,争取自由解放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的命运,都和时代的风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面对时代洪流,人们如何选择?选择时权衡的标准又是什么?钟兆云为我们揭开了隐密疼痛的“伤疤”,在现实主义思想高度上,通过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以具有历史纵深感、沧桑感的两大家族交好反目的故事,刺激和放大了多数读者对晚清以来民族道路选择的观感,对那么多灾难、困境的观感,钟兆云为我们理解这个复杂故事的丰富内涵提供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如梦初醒:今天的道路原来是这样选择出来的!三洲四地的海外华人华侨忠勇报国、赤诚爱国、一心护国的特质,竟然有这样曲折的历史渊源和旗帜鲜明的个人色彩!
所以我还认为,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同于以往的生活现实主义,而是充满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色彩,强调政治观念,更为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生活的“政治本质”和时代命运的“政治本质”,展现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力量。
第二,这是一部以中华文化人格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读过老子、孔子、李白、杜甫、辛弃疾……作品的中国人,为什么“天生”就与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产生密切的感情关联?这与中华文化对炎黄子孙的人格塑造密不可分。钟兆云剖析了其中的文化逻辑,找到了海外华人华侨爱国报国的文化密码,和他们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的根源。
钟兆云作为根植于福建侨乡的作家,因为这块土地的滋养,因为数十年间的研究和笔耕,更好地体会到中华人格与土地的血肉关系,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土地的血脉关系。在这部作品中,他有意识将丰富的文化背景资料摆在读者面前,虽然没有在书中展开过多的抽象理性思考却用厚实的资料,构建出一个华人华侨出走万里,依然魂牵故国、魂牵乡土的历史背景来。
钟兆云在回溯两大家族爱恨情仇和历史进程重要时间节点的往事中,发散性地创设数十名人物先后出场,为我们绘就了这样一幅图景:尽管这些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但他们都保持着始终不渝的乡土情结、民族情结、家国情结。
第三,这是一部在宏大时空叙事背景下反映个体命运选择的文学作品。这部长篇小说所叙述的,时间上从晚清革命到腾飞发展的中国当下,跨度百余年;空间上有日本、俄罗斯、缅甸、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钟兆云便是在如此宏达的时空中展开的叙事。同时,钟兆云深刻展示了小说人物个人意识表达与宏大叙事背景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到,在辽阔历史卷轴下的个体命运的选择中,时代的巨浪、社会前进的力量不可抗拒。
在这部作品中,钟兆云冷静地告诉读者,那些抛头颅、洒热血,赤诚爱国的革命家族的历史,并不平坦,相反,他们的历史却异常曲折。小说中的那位父亲,那位一生爱国、半生“漂流”思故国的父亲,被钟兆云一层一层地剥出外衣,直到撕开最后一块遮羞布,把这位父亲的难言之隐暴露给广大读者,把久经年月的往事与当下家族蒙羞之间的纠葛,揭晓给广大读者。
在时代潮流、无可回避的战争和个人利益面前,小说中的人物如何对待革命和爱情,又是如何处理家国关系,把握自己的命运?都在钟兆云抽丝剥茧般的文字里展示出来了。
第四,这是一部有雄心,有野心,写作有创新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写作,充满了钟兆云的雄心和野心。小说的叙事宏大、跨度百余年和大半个地球,他探索性地以文学、历史的双重创新笔法,把读者带入真实与虚构的迷宫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既帮助读者史海钩沉,了解事件发生的特殊社会情况,又为读者塑造出了个性鲜明、人格崇高的鲜活人物以及不轻易示人的人性,展示中国百年的磨难与光辉,彰显革命史章特殊的生长肌理,以作家的初心和使命为我们的民族书写故事,探讨内涵,也照亮遥远的未来。
第五,这还是一部达到较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本书以强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力量和宏大时空背景下文学、历史交织的叙事模式,实现了一部文学作品内容叙述和创作的艺术性。我想强调的是,这还是一部在书籍设计上达到较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一是设计了干净又不僵化的阅读版面。每一页内容的布局,也就是版式设计,对纸质阅读十分重要。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纯净的阅读页面,我们去掉了书眉和装饰,但又考虑到这样会使版僵化,失去灵性,所以页码的字体我们选用了一种倾斜而且有长短变化的字体,提起了每页视觉上的灵动感。
二是封面设计,在好多种方案的比拼中,最后选择了目前的方案。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必须呈现文学品类图书的特质,让读者看上去像是文学书,而不是科普、学术书。文学书的封面需要意境。本书做到了。不仅主题突出,画面沉稳,而且中国水墨画式的海洋与陆地的展现,以及内外封面用色的区分,都与本书的文学性、政治性、故事情节和中华文化人格相匹配。双封面的不同,给了读者更多的联想空间,尤其为持有不同理解角度的读者提供了一种符合自己意想的可能性,拉近了本书与读者的亲近感,增强了本书的读者黏性。
三是通过腰封展现的与读者体验关联的推广语和本书的阅读价值,以及验证本书价值的名家推荐,都非常突出。四位推荐人都非常有影响力,姓名的字体也很大,很重。整体呈现出来,可以说是抓人眼球,直抵心底。上架后,当当网的销售表现也非常好,应该说实现了设计的目的。
四是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出于文学结构和情节节奏的需要,我们和作者一起适度调整了全书的部分结构,使之更加紧凑,故事情节的节奏感更强,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畅快、舒展,阅读效率更高,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需求。
(作者系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