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雅君)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7月7日当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国内60家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共同推出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此次展览突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主线,以文物的形式见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展览精选抗战文物500余件/套,其中380余件为实物原件,此外辅以相关文字、地图、图表、景观以及多媒体展示手段,通过以物证史,生动展现抗战文物史料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和伟大精神。
开展首日,看展观众排出长队
7月7日下午,“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开展前,记者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入口外,前来看展的观众已经排出了长长的队伍,其中有青年、有老人,也有很多组队前来学习参观的大中小学生。
展厅里,记者遇到了来自四川绵阳的42个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带队老师告诉记者,特意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带孩子们来了解这段历史,激励孩子们回去之后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之前了解过抗日战争的历史,今天过来很想看看英雄们留下的那些东西。”小学三年级学生范菁菁说。
“我对毛主席写的那些手稿印象很深。”来自北京的四年级学生赵泽岳说,“我知道中国人在战争中有很多牺牲,吃了很多苦,但是最终赢得了胜利。我以后也要好好学习,强健身体,为祖国做贡献。”
观众在参观展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序厅30米大幅壁画,提前营造历史空间
此次展览分为“勇担历史重任 誓为民族先锋”“秉持民族大义 坚持团结抗战”“制定胜敌方略 引领抗战方向”“开辟敌后战场 开展人民战争”“推进伟大工程 夺取抗战胜利”五个部分。观众在进入主展厅参观前,要先经过一个门厅,即展览序厅。
展览序厅主体内容由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幅语录、长达30米的大幅壁画和展览前言组成。壁画的背景画面上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巍峨蜿蜒的长城、气吞万里的黄河瀑布、抗日烽火中的太行山脉以及光辉灿烂的延安宝塔山。
在前方画面的开阔地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战、东渡黄河、百团大战、欢庆抗战胜利等历史画面,让观众一进展览序厅,即沉浸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等抗日战争氛围中。
综合多种展现形式,节奏化呈现亮点文物
展览的总体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艺术研究所所长洪麦恩告诉记者,展览精心选取重点、亮点文物,通过运用不同手段,进行重点设计和突出展示。
比如展览选取了毛泽东起草发布的《对日战争宣言》《论持久战》《共产党人》等在党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部分文献,以电子翻书、知识问答、动画演示等电子屏形式展现;选取了赵一曼穿过的靰鞡鞋、王学尧烈士的父亲给儿子“死在光明”的题字、高农斧写给母亲的家信等文物藏品,通过照片、背板、文字等组合方式进行展示;选取了李云鹏烈士的家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手稿、首部《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物进行不同形式的镶框展示。
观众在用电子屏翻看百团大战第二战役太岳纵队第38团党政工作总结报告。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为了带给观众最佳的观看体验,展览在展线结构上设置了“文物带”和“图片带”两大区域,文物带是展览的核心,展线距地0.7米至2.2米之间,是观众视线最佳位置,“图片带”设置在2.2米至3.7米之间,起到衬托、解读文物的作用。
此外,这次展览实现了数量很大的抗战时期重要纸质文物“上墙”,有利于历史内容的展开,同时方便观众近距离无障碍观看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
王学尧烈士的父亲给儿子“死在光明”的题字。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VR虚拟展同步上线,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
据洪麦恩介绍,本次展览还设置了视频影像系统和数字查询系统,其中重点是文物的查询及文献内容的查询,作为文物陈列和历史文献数据的延展,进一步丰富完备了整个展览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首次采用了3D漫游技术,推出VR虚拟展,也在中国抗战胜利网首页同步上线。进入虚拟展,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360度全景漫游观看展览各个部分。
新京报记者 冯雅君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