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俗话说“桌上不摆三盘菜”,哪三盘?吃饭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2021-07-08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它息息相关。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大人说一些老话、俗话教育自己:关于做人,关于处事,关于礼仪。这些俗话意思并不高深,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从中可以窥见传统文化一角,比如这句“桌上不摆三盘菜”。

哪三盘菜呢?很多看到这句话的人,第一时间都会产生这个疑问。其实,这句话涉及到古老的礼仪文化与民俗人情,所谓“三盘菜”,并不是指定了某三种菜肴,而是说我们日常吃饭或者请客时应该注意礼仪,桌子上摆的菜数量不要是三盘,最好成双数,两盘或四盘都好。

众所周知,中国人自古就偏爱双数,讲究好事要“成双”。运用到吃饭的礼仪上,人们也喜欢将餐桌布置的吉利一些;而“三”这个数字被认为不吉,是因为它与祭祀有关联。祭祀在中国源远流长,《周礼》、《礼记》都有相关记载,上到朝堂下到民间,它的身影无处不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的祭祀礼制逐渐出现了以“三”为主的情况,上香时插三根香,摆祭品时摆三样,呈“品”字形放在供桌上、坟前、棺侧。甚至每逢腊月祭祀灶王爷时,很多地方摆祭品也是摆三道,于是,摆三盘菜渐渐成了祭奠死者与祭祀鬼神的象征,形成风俗。

因此,民间也出现了一条吃饭的礼仪,无论请客吃饭还是自家进餐,桌子上都不宜只摆三盘菜。毕竟客人来访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被“祭祀”的对象,这是尊重来客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中国民间关于吃饭的礼仪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我们小时候听过的,从古流传至今。

比如说,吃饭过程中忌用筷子敲碗,因为只有乞丐挨家挨户乞讨时,才会做出这种行为;再比如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那是为亡灵上香才会做的举动。不要小看了吃饭的礼仪,在历史上,因为不注意吃饭礼仪而引发的大事件可不在少数,今天就说一桩春秋时期的著名典故。

典故的名字叫“食指大动”,与郑国君主郑灵公有关。郑国有两位大夫,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公子宋是个吃货,某天,郑灵公找他们去赴宴,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抖动了起来,公子宋就给子家看:“只要我的食指动了起来,就说明我今天一定能尝到新奇的美味。”

两人进入宫中,果然见到厨师正在宰杀鼋,公子宋得意地笑了起来,对子家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看见了便问原因。子家告诉了郑灵公前因后果,郑灵公不置可否,但随后开席时,他有心捉弄公子宋,赐给所有人鼋羹喝,唯独不给公子宋。

郑灵公笑道:“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公子宋又羞又恼,竟直接走到装鼋羹的鼎器前,不顾礼仪,将食指伸进去搅动了一下,沾上汤汁就往自己嘴里送:“谁说不灵?这不是尝到了吗?”郑灵公大怒,双方爆发矛盾,结果公子宋杀了郑灵公,这件事也成了“吃”引发的历史奇闻。话说回来,关于民间吃饭的礼仪,你还知道哪些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