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来上海市群艺馆“走进艺术之门”
7月10日下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星舞台里传出稚嫩的童音。徐汇区建襄小学的陶嘉泽才读五年级,站在演讲台后面,勉强露出完整的脑袋,让人忍俊不禁,但他演讲的内容却引人深思。“看似简单的竹丝编织,我们尝试了很久却很难成功,这时,我才明白什么是非遗传承,也懂得了参加非遗守‘沪’人活动的真正意义。”
去年,陶嘉泽等150名拥有“小记者”头衔的中小学生近距离接触、采访了30位海派非遗传承人,他们的作品被集结为《跟着孩子看非遗》一书。7月10日,刚刚放暑假的他们齐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从非遗传承人手中领过“非遗守‘沪’人”称号证书。今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也为青少年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的文化艺术体验活动和课程,让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艺术之美的熏陶,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跟着“小记者”看非遗
“有很多生活中的非遗,比如我早上吃的生煎包,它也是一种非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的一句话,引起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非遗文化的兴趣。
从2011年6月开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启动了“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活动”。截至2019年,“学子行”活动共发放“参观套件”57万册,参与活动的展馆扩展到30家。2020年,新闻晨报、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非遗保护中心合作策划“非遗守‘沪’人”活动,让孩子们走进传承人家里、工作室里,并把孩子们的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更多青少年。
参与此次活动的30位海派非遗传承人,每个人背后都是几十年的热爱和坚守。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初二学生陆玮璘去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采访古筝制作技艺传承人徐仲荣时,震撼于复杂的制作步骤。“原来,要当几十年学徒才能独立制作古筝。我们用笔墨记录非遗,也希望能传承弘扬这种工匠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总有人能坚持下来,传统文化就会生生不息。”
蒋艳是一位“非遗守‘沪’人”的母亲,她还记得带着孩子去采访海派写实石雕技艺传承人陶昌鹏时,车上开着两个导航软件,但还是迷了路。为了专心研究石雕艺术,陶昌鹏把工作室搬到上海近郊乡村——闵行区红卫村的一条河边。在刻画花生时,为了追求写实,他甚至自己种了花生,整整研究了四个月。“能有机会走近他们,对孩子来说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对我们成人来讲同样深受教育。”
吴鹏宏表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普遍认知,就是为了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非遗守‘沪’人活动也为青少年的非遗社会化教育探索了新的模式与途径。希望能和更多社会主体合作,推广传承非遗,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跟着孩子看非遗》一书还“内嵌”了30位非遗传承人、30项非遗的“一分钟”电影纪录片。日前,由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摄制的《海派百工》(第二季)共40集系列人文纪录片已完成拍摄并已进入最后的制作阶段,预计年内在视频网站播放。
15门课程,一起度过“艺术之夏”
在市群艺馆门口,一本《走进艺术之门》青少年暑期活动的橙色小册子吸引了不少孩子的注意。绘画、相声、吉他、音乐剧、街舞、乐队、越剧、衍纸、非遗手工制作、原创儿童剧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已经从7月1日开始陆续推出,贯穿整个暑假。“希望能每天来到这里,了解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的赵梓青说。
“走进艺术之门”项目负责人孙骏介绍,这是市群艺馆于2014年开始打造的品牌活动,定位青少年艺术普及,分为夏令营、周期性课程、市民艺术大课堂、周末文旅讲座等内容形式多样的“课程”。“青少年暑期艺术需求一直旺盛,开设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艺术生活,也想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区别于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内容。”
7月5日,“朵纷艺术·创想山水”油画课程已经开启,深入浅出地教孩子们与油画零距离接触,提高创意表达能力。7月6日晚,经典舞剧《闪闪的红星》复排展演赏析在星舞台上演,舞蹈演员黄豆豆亲临现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亲子“赏析课”。
课程中包括吉他、少儿街舞、阿卡贝拉体验营等,带领孩子们从音乐、舞蹈、演出技巧、和声练习等角度学习体验。少儿相声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交流技巧,还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了话剧表演、古诗词朗诵与中国传统京剧唱、念、做、打等元素的原创独幕儿童剧《戏剧小神童》,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原创儿童剧的快乐。
将于8月开课的乐队体验班是今年新开的课程,一开出即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指导老师杨蚕介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通过建立小乐队的形式让学习变成青少年的社会活动,让学员互相鼓励,更为主动地去学习。老师们在弦乐队的基础上加上打击乐,让音乐层次更丰富、组合更多样,让孩子们感受更加精彩音乐的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一系列课程和活动中也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入其中。“长征小故事”主题音乐剧体验班让孩子们沉浸式了解红色历史故事。中华优秀文化诗词赏析会邀请复旦大学原中文系教授胡中行,向青少年讲述红色诗歌系列。暑期公益电影放映和上海纪实频道合作,选择了《理想照耀中国》的部分内容向青少年放映。“噱”看上海——城市漫游系列讲座包含《再见,董家渡》《我伲一道聊咖啡》等,向青少年介绍上海的城市文化脉络。暑期非遗学苑则精选了罗泾十字挑花风铃等一系列非遗手工艺课程,带领孩子们了解非遗,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
“走进艺术之门”暑期课程秉持公益性定价,希望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