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之路》珍贵党史文献资料巡展首站走进北大,展期三天
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喊一声兮进攻、进攻、壮哉我军容!群众劳工、群众工农、一行战线中……”这是最新发现的李大钊遗著诗歌《进攻》,刊载于1927年5月20日的《工人之路》。7月14日上午,《工人之路》珍贵党史文献资料全国巡展暨李大钊诗作赠送仪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此次巡展的部分文献资料为首次发现。该巡展将在北京大学展出三天,学生可在图书馆观展。同时,获赠的李大钊诗作未来也将保存在大钊阅览室,供师生观看学习。
7月14日上午,《工人之路》珍贵党史文献资料全国巡展首站走进北京大学。图/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远赴俄罗斯采集《工人之路》扫描件600余件
当天上午,烈士俞秀松的后代俞敏介绍了《工人之路》的发现经过。在寻访俞秀松的相关史料中,俞敏在俄罗斯发现了俞秀松与这份报纸的关联,此后他多次到俄罗斯查阅相关资料,并将相关线索提供给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联合组队开始寻档。2019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将其纳入“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给予专项支持。经多方努力,目前从俄罗斯成功采集到第一批《工人之路》扫描件600余件。
6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联合发布了一批从俄罗斯采集的中文报纸《工人之路》的相关档案史料。
据介绍,《工人之路》由苏联党政机构主办,办刊时间在1922年至1938年左右,其诞生于中共一大召开之后,先后经历中共二大至中共六大等重要会议。在《工人之路》存续的16年中,从半月刊发展为周刊及至双日刊的四版大报,最高印数达到6800份。
该报的编辑记者多为当时在苏联远东地区工作或留学的苏共和中共党员,如中共发起组成员及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俞秀松,曾担任过《工人之路》报社副主编;早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周达文、华林、任作民、嵇直、人民司法的开创人梁柏台、二七大罢工时《真报》编辑张孑余、内蒙古早期革命家康根成、文学家丁山、翻译家张锡儔等人,先后在《工人之路》报社担任主笔、编辑、栏目主编等职。
后续巡展将沿京广线进行
中国革命的探索与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与发展、中国工人运动、国共合作、红军长征及抗日战争等的新闻报道、大国政治关系背景下的远东华工状况、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传播……《工人之路》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对扫描件的审阅、鉴定,专家们从中找出400余条有价值的内容,其中包括:李大钊的遗著诗歌《进攻》、邓中夏的《呜呼,彭湃同志之死》、俞秀松的《工农通讯员和下级刊物目前几个战斗任务》、北京大学师生创作的《北大之救国歌》、萧三的诗歌《八百勇士赞》等作品。经上海党史专家研究,上述内容此前未在中共党史研究出版物刊登发表,可以初步判断为首次发现。
此次资料巡展将在北京大学展出三天,学生可在图书馆观展。图/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上海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田虹现场分享了《工人之路》的史料价值。据目前初步研究,这份出版了一千多期、总字数超过2500万字的中文报刊,是迄今发现的办报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由中国共产党人参与主编的在海外发行的中文报刊,而且通过海外共产党人看中国革命,具有独特的视角。
当天,上海音像资料馆将李大钊诗歌《进攻》装裱版赠送给北京大学图书馆。记者从上海音像资料馆了解到,此次巡展将在北京大学展出三天,学生可在图书馆四楼中厅观展。同时,获赠的李大钊诗作未来也将保存在大钊阅览室,供师生观看学习。
此外,后续巡展将沿着京广线开展,“主要是沿着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比较发达的地方,比如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武汉、广州等地,后续可能还会跟当地的红色场馆合作开展。”工作人员表示。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