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欧茨致文学新人:别被作家这个身份所束缚,专注内心,广泛阅读丨此刻夜读

2021-07-16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乔伊斯·

卡罗尔·欧茨

无论从写作数量还是写作质量来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都是一个惊人的天才。

人们常问作家,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的?对欧茨来说,这个问题是个谜,无法回答。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不去想自己是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作家”,因为她讨厌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讨厌那种预言家式的自命不凡。

《作家的信念:生活、技巧、艺术》是她关注“写作过程和技巧”的一个合集,旨在关注写作的过程和技艺,“而不是作家这个令人不安、难以确定的身份”。

今晚的夜读选自其中一篇《致年轻作家》,在欧茨看来,写作是最孤独的艺术创作,而年轻作家或初学写作者必须博览群书,读无止境,读经典名著,读当代之作。不专心研究写作技巧的历史,你永远只是个业余作者:对于业余者,创造性写作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靠热情。

///

# 致年轻作家 #

文丨欧茨

写出你的心声。

绝不为你写的题材而感到羞愧,绝不为你为此投入的激情而感到羞愧。

你这些“被禁止的”激情有可能激发你的创作,就像我们伟大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他一辈子都恨他那去世已久的父亲;就像我们伟大的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他一辈子都恨他的母亲;就像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安妮·塞克斯顿,她们一辈子都在和诱人的死神做斗争……

你和你那潜藏的自我或多个自我做斗争,由此生发出你的作品。这些情感是燃料,推动你写作,让流逝的时光和岁月在远隔一段距离的外人看起来是“作品”。没有这些难以被人理解的驱动力,你表面上可能是个快乐的人,社会归属感更强,但你不太可能创造出任何有意义的东西。

一个年长的作家能给年轻的作家什么样的忠告呢?只能是他或她多年前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忠告:不要气馁!不要三心二意,老把自己的作品和同辈的作品相比!(写作不是赛跑,没人会真正“赢”。我们的满足来自付出的努力,如果得到什么奖赏的话,这些奖赏也极少能让我们满足。)

再说一遍:写出你的心声。

博览群书,不找借口。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不是别人告诉你读什么才读什么。(哈姆雷特说:“我不知何为‘应该’。”)沉浸到你喜爱的作家的作品里,读遍他或她所有的作品,包括最早的作品,特别是最早的作品。一个伟大的作家在成为伟大之前,甚至在成为一个好作家之前,他或她会四下摸索,寻找自己的声音,也许就像你一样。

哪怕你不是为自己这一代人而写,也要为自己的时代而写,你无法为“后代”而写——这不存在。你不能为一个消失的世界而写,你可能不知不觉对着并不存在的听众讲话,你也许努力去讨某些人的喜欢,可做不到,他们也不值得你这样做。

(如果你觉得无法“写出心声”——那是禁区,令人尴尬,害怕伤害或冒犯他人的情感——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用笔名。使用“笔名”,你会获得美妙的解放,甚至回归童真。一个虚构的名字成为你写作的工具,并非与你相依。如果情况变了,你总可以认领那个写作的自我,你也随时可以抛弃这个写作的自我,另找一个。早年发表的作品难说是一种福分:我们都知道有些作家,只要不出版他们的第一部作品,他们无所不肯,他们会费尽周折,买回所有现存的版本。太晚了!)

(当然,如果你想过一种和教学、讲学、阅读相关的职业生活——你就得承认一个人人知道的作者名,但只有一个。)

别指望这个世界会公平待人,更别指望它有怜悯之心。

生活就是勇往直前,就像坐过山车:“艺术”是冷静的选择,只能在回想中创造出来。不过,不要为写生活而过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只能是做作矫情,毫无意义,最好创造另一种全新的生活,这要好得多!

在我们的生活历程中,大多数人会无数次爱上艺术作品。放任自己去钦羡,甚至去爱慕吧。(德加多么崇拜马奈!麦尔维尔多么爱慕霍桑!多少充满渴望、充满热情的年轻诗人视沃尔特·惠特曼为自己的文学之父!)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兴奋的、有趣的、不安的声音或想法,那就投入身心,你可以从中受益。

在我的生活中,我爱上(此后从未失去过这样的爱)的作家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有刘易斯·卡罗尔、艾米莉·勃朗特、卡夫卡、麦尔维尔、艾米莉·狄金森、威廉·福克纳、夏洛蒂·勃朗特、陀思妥耶夫斯基……

前不久,我读了马克·吐温新版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我发现自己可以整段整段地背下这部小说。詹姆斯·托·法雷尔的《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现在已经没人读了,我重读它们,发现自己也可以整段整段地背下来。还有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有一些我可能比艾米莉·狄金森自己知道的还多,我记忆中的这些诗和她当时记忆中的这些诗是不一样的。还有威廉·巴特勒·叶芝、沃尔特·惠特曼、罗伯特·弗罗斯特、D.H.劳伦斯的诗,在我第一次读这些诗的多年之后重读它们,依然会激动得浑身发冷。

别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而感到羞愧,别为自己喜欢浪漫、有“渴望”而感到羞愧。如果你渴思的人们没有给你回报,你该知道,只要是没有回报的,你对他们的渴思很可能就是他们最可宝贵的东西。

对经典不要先入为主,对当代作品也是如此。时不时地挑一本不合你胃口或你相信不合自己胃口的书来读。

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一窥内部,也许会有很多可了解的东西,会得到灵感。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去读荷马的《奥德赛》和奥维德的《变形记》这些伟大的作品,一个是古代的天才之作,另一个是令人震惊的“现代”之作,给男女读者留下的印象截然不同,女性该承认她感到不满,心生愤怒,希望看到“正义”,甚至认为报复这种想法都是不错的,哪怕不是在她的生活里,也要在她的作品里。

在纸上,语言是一种冷静得近乎冰冷的媒介。我们和演员、运动员不同,我们愿意的话,可以重新想象、修订和完全重写语言。作品一旦付梓,就如刻在石头上,无法改变,但在那之前,我们对它仍有控制力,第一稿可能磕磕巴巴,劳心费神,不过下一稿将大有提升,令人兴奋。只要有信念:除非最后一句话已经写好,否则不要写第一句话。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从哪里来。

创作小说的痛苦只有小说才能治愈。

最后说一次:写出你的心声。

内容选自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著

刘玉红/译

出版社: 九久读书人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Unsplash

1981·文学报40周年·2021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