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探寻保定曲阳田庄村东大墓主人:闳闳奇构千载谁堪

2021-07-20

与海龙兄及郝兄二位雕塑大咖在田庄大墓

2011年在曲阳田庄发现一座千年大墓,考古界命名“田庄大墓”,大墓至2012年12月发掘完成。不过,关于大墓的秘密却并未随着发掘终止而就此揭晓,相反,愈加扑朔迷离。由于没有找到墓志,这座大墓的主人至今没有准确说法,迄今为止,各界关于田庄大墓墓主人身份众说纷纭,候选人有安禄山、李宝臣、张孝忠、王处存、王都几位。

曲阳田庄千年大墓,北依太行余脉黄山,铁山与牧山环抱于后,南有见龙山遥相呼应,大沙河呈西北至东南方向蜿蜒流过,墓葬背山临水,地势开阔,墓室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大型砖室结构。开口距地表约2米,开口至底深约6米。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达66米。封土呈圆形,直径34米。由内外两圈组成。外缘有一周柱洞。封土制作考究,形制独特,逐层夯筑而成,墓葬仅地面以下开挖土圹面积达675平方米,地下结构由墓道、仪门、庭院、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中轴,侧室及耳室分列东西,墓室总数达12个之多,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仪门、庭院和甬道两侧的大型壁龛,别具一格。多个墓室组合在一起似盛开的莲花。结构奇特,是一座诡秘而奇特的幽宫巨藏,为华北地区目前最重要的唐代墓葬,堪称目前发掘的我国规模最大的一座砖室墓。

大墓虽然经历了数次被盗,仍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除了汉白玉造像,也有一些陶瓷制品及各种金、铜、铁、玉石等。出土的须弥座石椁,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复杂的棺形汉白玉石椁。据说在主墓室内还发现汉白玉莲花方座柱础一件、汉白玉八棱柱一件以及汉白玉石盆一件,这三件器物为一件石灯的组成部分。并在神道当发现了石柱段、石柱础、石虎等。

视角从北向南

视角从南向北

视角偏东南向西北 地面石柱

视角偏东南向西北

视角从南向北 前室

视角从北向西南 前室

视角从北向南 墓门

视角从南向北 墓门

视角偏东北向南俯视 后室

视角从北向南 后室

后室东侧耳室入口

后室斗拱

后室石椁

后室及西耳室

前室及左右侧室穹窿顶

南山禅在前室

附:

探寻保定曲阳田庄村东大墓主人:

闳闳奇构千载谁堪

大墓示意图

2011年,在保定曲阳田庄村东,一座拥有12座墓室、富丽堂皇的彩绘壁画、幽长深远的墓道、高大巍峨的墓室的大墓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种种迹象显露出大墓的唐代特征,但在唐王朝管辖下的保定地域内,又有谁能享用如此奢华的王公级大墓呢?

当文物工作者一步步揭开大墓的面纱逼近历史真相时,封门贴附的两块刻字条砖上赫然铭刻的“大金皇统九年三月□日重修保”字样,却让考古工作再次陷入迷雾之中。难道墓葬为唐代的判断错了,这是一座金代墓葬吗?

在高大华美的大墓背后似乎隐藏着匆忙和草率,未完成的墓室壁画和大墓中杂乱的人体骨骼,都似乎透露着另一个秘密。在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代叛臣安禄山时,又因为陵墓规格似与其“大燕”皇帝的身份不符而扑朔迷离。于是,唐末名将王处存、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养子王都、叱咤风云的首任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等闯入了历史研究者的视野。

最近,媒体曝出有学者推测大墓主人为安禄山,再次引发学界争论。随后,学界梳理出五位大墓主人候选者,专家力挺不同人物且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证据与漏洞,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究竟谁才是大墓主人?让我们跟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田庄大墓发掘队领队张春长,再次靠近这座神奇的大墓,探寻历史的真相。

——编者题记

石椁复原图

保定曲阳田庄,一个平淡中透着灵气的村庄,曼陀罗簇拥的沟谷通向牧山的石屋古寨,青草丛生的山道连着黄山的名刹遗踪。铁山南俯川原,烟雨迷蒙的尽头曾是当年的鲜虞古渡;沙河天堑摇波,汩汩浪花依稀回响远去的鼓角争鸣……我们来到这里不是开启一次浪漫的旅程,而是拉开一场考古大戏的序幕,去求证一段千年前的历史真相。

时光回溯千年,以田庄为中心的这块方圆5公里的土地上,我笃信曾有一个人来过,虽然现在无法知晓他的名字,但可以肯定他的任务是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寻找灵魂栖居之所。最终他目光停留的地方,一座地下宫殿应运而生。这个地方正是山水组构的重心所在,这座奢华的地下宫殿,就是当今重现天日的“田庄大墓”。

沧桑无语失旧迹 岁月留痕化传奇

田庄南连北养马村,隶属曲阳县羊平镇,村东是开阔的田野。没有人想到,在欢乐祥和的2011年除夕夜,一场罪恶也在这里酝酿。鞭炮震耳欲聋,淹没了几声闷雷般的炸响,漆黑的夜幕隐住了幽灵似的黑影,当黎明的曙光点亮之前,田野里又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三个幽幽的深洞。

古语云“不出十五不下地”。盗墓贼挖掘的这几个盗洞被发现时,已过了那年元宵节。洞穴一字排开,绵延30米。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一到现场,就感到这座古墓非同一般:山拥水抱,气势磅礴。

村里人相传墓主人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楚汉名士李左车。《曲阳县志》的一张地图就画着这座古墓,墓碑上写着“汉广武君李左车之墓”。很多老人还曾经亲眼见过这块石碑静静地躺在墓旁水渠边。李左车是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死后被封“雹神”,他的传奇故事在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这墓背倚的牧山,得名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李牧,他是李左车的祖父,个中关联不言而喻。后来,矗立了千百年的高大封土,短短几年被夷为平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乡亲们从未怀疑“李左车”就埋在这里。

然而,盗洞中一件不寻常的东西却彻底颠覆了这个千古传说。这是一个汉白玉莲座,是受佛教影响、在北朝以后才出现并流行的一种造型,墓中的绳纹砖也明显指向唐代,绝不可能出现在汉初李左车墓里。文献资料也表明那座墓碑是明代知县许东周所立,距离李左车的年代已有两千多年,距离唐代亦约千年,认识出现偏差实属正常。

李左车远去的背影并没有带走我们的希望,相反更激发了探索热情。因为即使功臣贵戚,如果没有皇帝特许,墓中也不得使用汉白玉莲座。这更让人感到这座古墓的不同凡响。

丝丝入扣寻宅兆 步步惊心现迷踪

考古钻探了解到墓葬形状匪夷所思,填土杂乱无章,难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群?当两层表土剥离后,露出直径三十余米的巨大封土,方才断定这是一座大墓。盗洞星罗棋布,有的直径竟达10米。一个巨大盗洞像怪兽张开血盆大口,吞噬封土南缘。罕见的仿真庭院令人瞠目结舌:院口的两根砖柱,上黑下红,叫作“乌头阀阅”,高高耸立,象征墓主人定是功勋世家;东西侧室砖雕柱枋、雕梁画栋,穹顶绘满星辰。

大门高6米,门洞宽近4米,现实中的大门也望尘墓及,而这还只是残余的地下部分。门楼上部已塌毁,大量彩绘艳丽的砖雕檐椽和飞子,足以令人想见当初古墓大门的富丽堂皇。如果细细推算,便大吃一惊,加上地上的高度,整座墓门竟相当于三层楼高,可谓“闬闳高峻,蔚为壮观”。

大墓门口用砖石封堵,封门贴附的两块刻字条砖让人眼前一亮,很可能墓主之谜就此解开。而文字砖上“大金皇统九年三月□日重修保”的字样,却让我们再次陷入迷茫。难道当初的年代判断错了,这是一座金代墓葬吗?门后的甬道过洞长达7米,塞满数以百计的大石块。其后的墓室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一个大盗洞正挖在前室,而清理后出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无梁墓顶跨度达8米,八角形的墓室,周壁多达6个门口。前、后门内发现三道汉白玉门槛框,这是高等级标志,墓主身份不可等闲视之。

打开后室,石构件堆满一地,最终拼成了体量巨大、金碧辉煌的须弥座石椁,这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复杂的棺形汉白玉石椁。沉重的石椁四周由四个力士举重若轻地托举,前朱雀,后玄武,并有童子匍匐其上的奈何桥,精雕细刻,彩绘贴金。

当墓室全部暴露出来,人们越发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一座诡秘而奇特的幽宫巨藏,堪称目前发掘的我国规模最大的一座砖室墓。共有墓道、庭院、前后甬道、12个墓室和两个巨龛构成,多个墓室组合在一起似盛开的莲花。其宏大规模、奇特结构独一无二,打破传统,颠覆常识,强烈体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理念。

根据墓室构造及出土文物综合分析,当初考古工作者的判断并没有错:大墓具有明显唐代特征。那么,谁能享用如此奢华的大墓呢?

肆无忌惮常规破 “大燕”皇帝入梦来

唐朝前期控制力强大,严格等级制度不允许地方出现如此大墓。它应是唐朝后期的产物。一个更加出名的人物走入考古工作者的视线。他是一介粗鄙无文的塞外武夫,但顷刻之间却动摇了大唐王朝的根基,因而引起历史学家的广泛兴趣,同时他又与杨贵妃有着扯不断的瓜葛,所以在民间家喻户晓。他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三十岁步入军旅生涯,狡黠智趣,逐渐受到唐玄宗青睐,一路飞黄腾达,四十九岁已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创造了边疆军帅仕途升迁的神话。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成了唐朝前后分期的标志性事件。大墓所在的这片区域称为“安家坟”,近在咫尺的北养马村,安姓人家可达数千人。最引人关注的是当年的封土叫作“陵疙瘩”。而把墓称陵,一般只有皇帝、皇后和太子。历史上常有守墓人发展成与墓主同姓的村庄。安禄山是胡人,叛乱建立“大燕”政权,这里是其后方,在此建陵不是没有可能。

墓道最宽处可达7米,相当于三个车道,霸气十足。墓道北部两壁的仪卫壁画在华北地区同期墓葬中首屈一指。仪卫一人领队,后有两队,各三人,着袍系带,幞头裹巾,高鼻深目,络腮长髯,握横刀,挎胡禄,佩弓囊,手持仪锽斧,庄严肃穆。到晚唐五代时期,仪卫在墓葬壁画中已很罕见,五代初期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墓的墓道就没有壁画,其墓室表现家居生活的画风也已与此处截然不同。而此墓壁画散发着尚武氛围,人物有胡人特征,总体带有盛唐气息。彩绘精致鲜丽,出自不俗高手,但主室及其侧室没有绘画,显出匆忙和草率,似有没完工之嫌。证据越来越指向安禄山。

石虎石羊引断想 忠将佞臣俱纷纷

随着发掘工作的步步展开,又一重大发现让墓主的身份再度成为焦点。墓葬的南面发现了长55米的神道,石人、石羊、石虎、石柱四组石刻,由北向南两两对立。这是人臣规制,尤其是使用石虎而没用帝王常制的石狮,似乎动摇了先前关于墓主人是安禄山的推测。仔细观察,虽然宏阔的庭院与众不同,但大墓中轴线上还只是前、后室两重结构。圆形馒头状封土在等级上也不及帝王陵墓通常采用的覆斗方上式。石椁也未采用最高等级的庑殿顶。田庄大墓终归相当于王公级规制,而与安禄山自称皇帝的身份似有不符。在河北一带又有何人与此契合呢?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藩镇割据、五代更迭,配享如此墓葬规格的人物,应该经营时间长,地位高,集军、政、财权于一身,后继有人。公元782年义武军从成德军分出后,成为朝廷控制河朔三镇的桥头堡,一直管辖此地。墓主很可能就是义武节度使中的一位。

最为符合墓主人身份的是两名大将:一是唐末名将王处存。曾长安救驾,驱走黄巢,使易州失而复得。但《续夷坚志》记载,在曲阳燕川一带有人掘出“敕葬忠臣王处存”金字铁券。二是第一任义武节度使张孝忠。大墓中瓷器特征与目前多数人认同的研究结论对比,与张孝忠时代也比较吻合。他在二十六位义武节度使中影响最大,并与皇室联姻,死后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太师,葬在田庄大墓的可能性最大。但他生性节俭,人称“一时贤将”,似与田庄大墓豪奢风格不太相符。

佞人王都粉墨登场缘于他的雅好。他是王处直养子,酷爱收藏,不惜资财购书三万卷、名画乐器各数百。但他为人狡诈,囚禁和杀害其养父王处直。王都被列为大墓主人的理由有两重:一是安禄山被儿子杀死在洛阳,厚葬于河北的可能性不大;二是田庄大墓的大量侧室,也许就是王都为了放置收藏珍品。虽然力推王都的理由尚难置可否,但这里否定安禄山的理由,即使王都听到或会诡秘一笑。因为被杀和厚葬并不矛盾,死后异地安葬也是常见现象。王都杀死养父就在治所定州百里外选择风水宝地修建了大墓。杀父厚葬以蛊惑人心者还有史朝义,他也修了大墓厚葬史思明,而且值得注意的还有,因史思明也私自称帝,墓中按皇家礼制使用谥册和哀册代替墓志,但墓葬却不是皇帝等级的前、中、后室。刻在玉石条上、字口填金的谥册和哀册容易散乱被盗,让人联想田庄大墓是否也使用此类方式而失盗了呢?这些不合常理的例子似乎仍不能把安禄山为墓主人的推断彻底埋葬。

碎石片里藏奥妙 风动碑上镌枭雄

否定王都的有力证据是一件碑榫。神道东边出土的数百碎石片拼接成一件残碑。虽然碑身缺失,但可看出这是与碑座相接的底榫无疑。因为王都是兵败举族自焚,在五代时期绝无可能有人为他竖立墓碑。谁是墓主人呢?一时又陷入僵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去田庄发掘工地,路过古城正定,一座石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巨大的赑屃,驮着足有两层楼高的碑身,洋洋千言记述了一代枭雄的功德。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风动碑”。“清河郡王”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李宝臣,藩镇割据的始作俑者。一个念头倏然闪过,大墓主人会不会是他?

李宝臣本名张忠志,被安禄山录为假子改姓安,后来朝廷赐名李宝臣,并赐铁券誓以不死。他是首任成德节度使,“雄冠山东”,几乎与唐王朝分庭抗礼。几经易姓、一叛再叛的李宝臣,摇身变为国家栋梁,他的画像还上了朝廷褒崇勋德的凌烟阁。李宝臣时代正是成德军鼎盛时期,他死后其子叛乱次年才被杀,因而有机会得以安葬。四组神道石刻中规中矩,墓室规模虽有僭越之嫌,但埋在地下不易察觉,符合他的狡诈性格。另外,李宝臣虽贵为重臣,史料中却没收录墓志铭,这些现象与墓葬被毁的行为,都有可能因其子叛乱而致。

当时成德军辖有七州,在治所恒州之北约百里的田庄恰为腹心之地,墓地定于此也十分符合传统选址习惯。评判的天平又倾向李宝臣。

唯有遗憾生百魅 更使求真有风情

随着岁月流逝和文化遗存的毁灭,往事和人物湮没于历史长河渺无踪影。幸运的是,田庄大墓打开一个崭新的视窗,让一段精彩的历史熠熠生辉。

关于墓主,从安史叛军和成德、义武节度使共31人里层层筛选,最后目光集中到安禄山、李宝臣、张孝忠、王处存、王都五人身上。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留下炫彩的印迹,而且在河北大地成就了各自的人生辉煌。

见过田庄大墓的人们,对其宏大规模无不感到震撼,同时也折服于古人的技艺,感动于文化的力量。大墓结构严谨、做工精良,建筑历千年而不倒;石雕精湛,了了数刀鲜活生命就站在面前;信手画几个圆圈,象征天宇的室顶就布满星辰;直接起稿一挥而就,画中真人般大小的人物便脱壁欲出……透过建筑、雕塑、绘画、定瓷以及种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汉唐时代那种自信张扬的力量。把细节串联起来,那个强盛王朝的气度,便扑面而来。

一座古墓就是一座文化宝库,看到的现象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含而不露的也许更震撼世道人心。田庄大墓规模大、等级高、内容新,不仅蕴藏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还兼备独特性、珍奇性、观赏性三大特点。然而,历经岁月的浩劫,这座地下宫殿变成了废墟,令人唏嘘不已。

考古并非轻轻松松就能获取文物,也许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漫长的等待。文字的缺失没有留下确定田庄大墓主人的铁证,我们期待更多历史之谜的解开。无限接近真相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扑朔迷离的谜团更加激起人们继续探究的冲动。“当你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感到迷惑时,真理可能已经披着面纱悄悄地站在你的面前。”这也正是考古的魅力!(张春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