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欧阳修力挺范仲淹改革,虽然遭遇被贬,却依然乐观、积极进取

2021-07-21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力主改革的范仲淹因“讥切时弊”,被罢免了权知开封府的官职,出知饶州。当时担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作为范仲淹的支持者,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写信给谏官高若讷,认为仲淹以无罪逐,不能辨,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这就是有名的《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因此遂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夷陵是位于荒山大江边的山城,“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寄梅圣俞》)。欧阳修在此写了不少当地风土人情的诗,在风俗史上颇有价值,如著名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在欧阳修被贬的第二年春天,他的好朋友丁宝臣写了一首《花时久雨》赠与他。礼尚往来,欧阳修便以这首《戏答元珍》回赠丁宝臣。“戏”,看似幽默,实则悲凉,尤其最后一联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两句,写山城峡州的僻远严寒。第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用“天涯”形容峡州之僻远;用一“疑”字表达诗人怀疑春风不会吹到这遥远的峡州来。这是从感觉上写山城的严寒。

第二句用“未见花”,从视觉上具体写时至二月,节令已是早春但还很严寒的冷落景象。这两句从字面看,是写僻远山城尽管已是早春二月,仍然冬不去、春不来、花不开,而从句意看,又潜在地蕴含着诗人贬谪到这似乎没有春天的山城后的冷漠心情。

对这首联,作者曾作过自我批评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峡州诗说》)。可见,作者对此联是颇为得意的。

颔联“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两句写景有新意,抓住了峡州是橘乡、又是竹乡的特点。上句说“残雪压枝犹有桔”,是惊奇的口吻,也是奇妙的景色,试想雪白与金黄同时点缀在枝头,该是何等的醒目!这还是实景,而下句“冻雷惊笋欲抽芽”则纯出经验与想象,可以说是一种期待,是对生命力的歌咏。从来惊蛰只令人想到动物,写出“惊笋”,就有新意。一个“欲”字,赋予了竹笋以知觉,和对严寒终将过去的信心。

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两句抒发思归的情绪。五句写夜不能寐闻雁啼更增强了思归之情。此句写诗人因为思归而失眠,因失眠而能听到归雁夜啼,又因听到雁啼而更加思归,因为春天来了大雁尚且准时北归,而自己却不能回到遭贬前担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任所洛阳。六句写自己抱病在外地进入新的一年,所以对美好的事物特别敏感,因而感慨万端。

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即景抒情。在写景方面,诗人以山城的春风来迟、二月不见花、残雪压枝、早春雷鸣、夜闻归雁等景物描写,于料峭春寒中见出盎然春意,颇富生机;在抒情方面,于寂寞愁闷里怀着向上的希望,不觉低沉;实在是诗人之笔,政治家之情,二者融为一体,诗情画意,精妙之极,自具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此外,诗人还采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加重了诗人感情的分量,更深刻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思。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