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巷子3号:一场存在主义与中道精神的对话
#01
WIDE ALLEY NO.3
# 宽窄巷子恺庐
题目有点大,所以我们先从小的说。
慢慢说,缓缓说,希望你能佛系的看下去。
而佛系,正是本文的落脚点。
////////
#02
WIDE ALLEY NO.3
当代散文大家蒋蓝先生,在其一篇文章中写到:
如果三千年少城是一本大书,宽窄巷子便是它的装订线。
不到一百年前的时间里,宽窄巷子还叫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这两条巷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空间意义上的宽窄分野。
但为何要以宽窄区分?
与住的人有关。
宽巷子多为达官显贵所选择,窄巷子则聚居着普通平民老百姓。
显贵们当然更配“宽住”,一般人便“窄住”了。
于是成都民间流传着“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的说法。
宽与窄是物理尺度,也是人的尺度。
# 不同朝代少城地图,图源《宽窄少城》
往后的时局动荡中,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宽窄巷子也随之而变化。命运浮萍,尔等碌碌,几十载光阴,换了人间。
于是曾经达官显贵聚居的宽巷子,不再那么宽了。而平民老百姓的窄巷子,依然窄得生机盎然,窄得人间烟火满巷飘香。
这香气,自然也蔓延到了宽巷子。
旧时一家一院落的格局,亦在这些变化中,发生着解构与再生。几户人家凑进一个院落,成了之后宽窄巷子的人居新气象。
那一幅幅生活的画卷与物理意义上的宽窄巷子,共同编织少城“真实的皮肤”。
# 宽窄巷子
2003年,宽窄巷子开始迎来又一轮新生。
最初的一些想法中,有人建议将宽窄巷子修建成为一个成都民俗展览展示的博物馆。经多番论证与沙盘模拟后,逐渐有了当下的规划概念。
成都文旅投入数亿元打造宽窄巷子,将旧有的单一居住功能进行置换和丰富,向“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表达转型。并点阵设置本土文化展示区域的小品与装置,让那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古老艺术与民俗,焕发全新的生机。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作为本土蜚声全国的视觉创意性广告公司——黑蚁的创始人傅冰,和宽窄巷子有了第一次合作意义上的交集。
# 宽巷子3号
犹记得大文豪马尔克斯那本划时代著作《百年孤独》的开篇: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
套用在如今宽巷子3号主理人傅冰身上,十八年后,坐在宽巷子3号院落水池边听水柱入波的傅冰,是否会从胸中涌起,发蒙这个院落的初心?
////////
#03
WIDE ALLEY NO.3
一座城市的胸襟大小,决定了它的格局。
如果宽窄巷子是少城文化滥觞的象征,那么院落便是它的肌理,是它的砖木之躯。
前者属灵,后者属肉。二者交汇,便诞生出宽窄巷子的院落文化。
文化是个熔炉,是组异常炫目的复数,是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反面,是越纷繁越绮丽的大江长河。
两条宽窄巷,四十五院落。
院落背后那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个体,正是构成宽窄巷子今日独特魅力之所在,是院落能升华为文化的肇由与圭臬。
宽巷子3号乃如是。
宽巷子3号,青瓦飞檐门头匾。
俨然主理人很懒,懒得店名都是信手拈来:既然是宽巷子3号院,那就叫“宽巷子3号”吧。
如同他另外一家店的名字:黑蚁。
可能正是恰好有只黑黢黢的蚂蚁从他面前经过所激荡的灵光吧。
不同在于,黑蚁卖的是脑花,是让一切变得更好的智力服务。
宽巷子3号卖的是口舌大欲,是暖胃亦暖心的至味清欢。
# 宽巷子3号
宽巷子3号门口的武门神是各地游客热衷打卡的取景对象。
门神手持瑞鹿与香炉,寓意“加官进禄”,来这拍个照,沾些喜气。
宽巷子3号做的是闭门生意。
它的门大多时是掩着的,加上那个不像店名的店名,更似门牌号的招牌,你几乎很难发觉它是一家餐饮店。
# 毛笔酥/牛市大吉/福禄寿喜/步步高升
闭门亦迎客,开门亦生意。
闭门亦迎客,为的是让食客在闹市中,安然享受煎、炸、烹、煮、炒的美食艺术。
开门亦生意,是为食客开门,迎接他们的到来。
闭的是尘世喧嚣,开的是人间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