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杜甫“最烂”的一首诗,被评为律诗下乘之作,读完却令人佩服不已!

Image 2021-07-28

杜甫之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他曾称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句,其实也完全适用于他。他的诗风不像李白那样狂放不羁,更倾向现实主义反映了民之疾苦与国之悲怆,尤其像《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都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

按说如此良材,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才对,更何况杜甫还是出身名门,据《旧唐书·杜甫列传》记载:“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杜甫祖上世代为官,其祖父杜审言更是唐高宗年间进士,父亲杜闲也做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算得上一个官二代了。可就是这样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杜甫,偏偏生不逢时,他的一生坎坷不平,有志难伸,求官不得,四处流落。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正值青年时期杜甫开始厌恶科场,随后他便像李白那样仗剑走天涯,游历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期间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其中像《望岳》就是他早期的佳作,结尾的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疑是流露出他远大政治抱负。

天宝六载(747年),由于受家风影响,年龄已经到了35岁的杜甫决定再次进京城求取功名,然而因为奸相李林甫当权,屡试不第。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大诗人杜甫亦在海选的名单上。

最终在科举之路不通下,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据《旧唐书·杜甫列传》记载:“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为了谋取功名杜甫竟然客居长安十年之久,最后总算还是获得了一个小官职,比起同时期的孟浩然已属幸运者了。然而,杜甫上任没几天,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后来在出逃的途中,虽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但没过多久又触怒龙颜,被贬为负责祭祀、礼乐的小吏。就这样,对官场心灰意冷的杜甫选择辞官隐退,最后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来到蜀中避难,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纵观历代诗人,确实大多数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如七步成诗的曹植、赐金放还的李白、生不逢时的李贺,以及变法失败的王安石、陷入乌台诗案的苏东坡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甚至可以说,但凡有才华有抱负的诗人皆命运波折,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唯有寄情诗词文赋。而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杜甫,在这一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高潮,没几年时间,竟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但就是这样创作了影响后世千年佳作的杜甫也有马前失蹄时候,他曾为一名寡妇仗义执言写下首名为《又呈吴郎》的七言律诗,被后世评为杜甫平生1500首诗中最烂的一首,完全失了水准。

当时,杜甫住在城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门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位独居老妇人见状常来打枣。后来杜甫了解到老妇人丈夫早逝儿子失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万般无奈才过来偷打几颗枣聊以充饥。

一生忧国忧民、具有极深悲悯情怀的杜甫见此,出于同情并没有为难过她,反而力所能及地帮助她。

可后来杜甫因故搬到别处,将草堂送给了一位吴姓亲戚,不料这位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老妇无奈向杜甫诉苦,得知消息的杜甫便写一首《又呈吴郎》诗去劝告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因为杜甫之前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这首诗就题为《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字,似乎和对方的身份不大相称,实则是让吴郎更易于接受。而此诗一出,虽解决老妇人无枣充饥的难题,但却让杜甫在诗坛留下诟病。

《读杜心解》说它:“若只观字句,如嚼蜡耳。”;《汇编唐诗十集》评价:“通涉议论,是律中最下乘。”;邵长衡说它:“此诗说有佳者,吾所不解”;明代王慎中(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更是直接说:“不成诗”。

的确,对于在律诗中成就极高的杜甫来说,这首《又呈吴郎》通篇议论,不写景也不叙事,是要意境没意境,用字也颇为生硬,确实算不上是佳作。在诗中杜甫个性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了劝阻亲戚,他现身说法,从自己对妇人的理解娓娓道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加上生活化的场景,启发吴郎对老妇怜悯之心。

最后又以“戎马”联想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灾难,以至于流泪。可以说,全诗虽然有些“呆板化”,但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我们要说,在大诗人杜甫1500首诗中或许《又呈吴郎》是最烂一首,被评为律诗下乘,但读完却令人佩服不已!杜甫虽然官场不得志,但他那种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的精神,亦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

在陕西民歌中也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而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仅此一人。可以说从古到今,杜甫的诗早已超出文艺范围的影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