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朝一位“笨”诗人,三年想出两行诗,还把自己感动到一塌糊涂

2021-07-2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词歌赋,并非唐朝的专属,从先秦至清末涌现了不少的诗人,但又因唐朝诗词成就最高,因此诗就统称为“唐诗”。

唐代诗词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又自己发展出了多种流派,其中我们学得最多的就是李白、杜甫的诗词。

两人在诗歌上面的成就确实难以超越,韩愈评价说:李杜文章在,万丈光焰长。

李白、杜甫也是高产量诗人,他们这一生到底写的多少诗,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历朝历代收录整理的《李白全集》记载,目前传世大约有1010首,被选入教材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都能写这么多的诗,有的人一生就写了那么两首诗,却能力压全唐。

张若虚靠着《春江花月夜》名流青史。清代有人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现代大师闻一多也是评: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既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孤篇压倒全唐张若虚,而是三年只写出两行诗,却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的贾岛。

贾岛出生贫寒,生计无落就出家,当了和尚解决生计问题。唐朝重道,虽不抑佛,但也有和尚午后不得外出的规定,贾岛就写了一首诗诉苦,恰巧又被韩愈发现了,称他为“苦吟诗人”。

韩愈惜其才华,就劝他还俗,带着他去了长安。贾岛也走上了科举取士这一条道路,他倒是颇有才华,原本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然而却屡次不第,这让贾岛心情非常郁闷。

韩愈在官场也不是左右逢源,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帮助。唐代文人想要在科举上崭露头角,往往都需要一些强大的靠山,贾岛出生贫寒,韩愈又不能帮他,他愤恨这个世界的不公,但又想要向达官显贵推销自己。

为此写下了《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在长安旅居十年,依旧穷困潦倒,他自嘲空有一腔才华,却没有地方用来施展。

贾岛这个人非常矛盾,他希望得到权贵的赏识,却有看不惯权贵,可谓半俗半僧,一听说权贵大肆敛财,就写诗痛骂他一顿,久而久之,长安的权贵也就不太喜欢贾岛。

时间一晃,贾岛已经在长安待了20年,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游,走到寺庙的时候,听到有人吟诗,便寻声登楼,在案几上还看到了一副诗卷,刚打算去看,走在他后面的贾岛先抢了过来,还说他穿好这么好看,那里懂什么诗词。

唐宣宗将这个人记住了,但是唐宣宗不可能跟他一般见识,就“网开一面”还恩赐他一个长江县主薄的小官。看似是恩赐,实则是贬出京城,任他再有才华,他在长安也无法施展手脚了。

被贬出京,贾岛对官场彻底失望,官微职小,禄不养身,身边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贾岛就全身心将自己的“事业”放在写诗上面。

贾岛为了诗洒尽心血,用时间锤炼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当年写《题李凝幽居》时,写下了一句:僧敲月下门。

不过敲这个字用的不是很好,贾岛就打算用“推”,但是“推”好像也不符合意境,为了这一个字,他就坐在毛驴上一直做着“推、敲”的动作,好像周边的人跟物都不存在一样。

为了写好一首诗,贾岛能够磨蹭很久,他对于自己写诗的品性还写了一段“自传”: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三年写两句诗,若不是不知道贾岛的才华的人,肯定都以为她是唐朝一位“笨”诗人,但这也是贾岛的优点,时时刻刻都抱着严谨的精神,才能“两句三年得”。

贾岛死后,韩愈就写了一首诗: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由此间可见他在诗坛的重要程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