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松江简史》有望年内出版,千年历史浓缩精华一册

2021-08-05

一部地方简史,就是一本打开历史视野的入门书、一部无声版的形象解说片,可以快速了解一个地区千年历史的整体风貌和典型特征。日前,《松江简史》(书稿)专家研讨会在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举行。《松江简史》是松江“一典六史”文化工程中“六史”部分的开篇之作,具有提纲挈领的引导与示范意义。

据介绍,编纂“一典六史”是人文松江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现代化新松江展示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的生动实践。其中“一典”为《松江人文大辞典》,一部松江人自己的地方版“百科全书”,首卷已于去年底出版,2022年将完成全部8卷本的编纂出版;“六史”包括《松江文学史》《松江戏剧史》《松江诗歌史》《松江绘画史》《松江书法史》《松江简史》,在专业细分领域深挖细耕,系统全面地呈现松江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取得的丰硕成果。

其中,《松江文学史》《松江简史》《松江诗歌史》有望年内正式出版。《松江戏剧史》《松江绘画史》《松江书法史》的初稿也将在年内完成。

研讨会上,来自市区两地文史专家齐聚松江,共同为《松江简史》书稿问诊把脉,组织研讨。与会专家围绕“写什么”与“如何写”两大方面,就书稿的下一步完善打磨提出了修改方向。

“松江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宝藏,也是上海研究历史文化的高地。”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上海通史》主编熊月之表示,《松江简史》的编写要突出整体性、官方性与权威性,对于重要的人物与事件要做到“大事不能漏、主线不能断”。

简史不简,比撰写一般的通史更具难度,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素材,更应具备高度的提炼和归纳能力,化繁为简,将厚重的历史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张忠民认为,简史的编写需要有超通史的功力,区别于学术专著,属于普及性质读物,以可读性取胜,相比论证的过程,读者更关心结果呈现,内容要突出信息量、含金量与正能量。

“《松江简史》书稿修订,要立意再开掘、体例再把握、轻重再权衡、布局再完善、详略再调整、史料再研究、内容再补充、脉络再梳理、特色再提炼、文风再推敲。”松江区文联主席、“一典六史”主编陆军告诉记者,《松江简史》注重整体性与关联性、全面性与特色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历史性与趋向性等方面的平衡与统一。

陆军说,《松江简史》作为“一典六史”的组成部分,既要与其他部分为补充与支撑,又要与党史、发展史形成呼应与关联;既要照顾全局,大事要事不漏,又要凸显特色,亮点特征突出;既要注重史料的严谨,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成果,又要语言简明流畅可读性强,既要总结历史演变脉络,又要突出当下发展成就。“希望通过反复修改与完善,让《松江简史》成为一本含量丰富、干货满满、雅俗共赏的‘抢手书’,让每一位松江人都能通过它,快速了解并讲述出松江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