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Image 2021-08-05

2021年3月,兼具学者、法官、作家三重身份的德国知识人施林克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朗读者》,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最新中文版本。这部反映德国纳粹时期罪恶对后世德国人与德国社会影响的佳作,自从1995年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出版,也是首本身居《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首位的德国小说,单单在豆瓣上搜索到的中文版本,也足足有五六种之多。

2021年5月,德国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在中国院线上映。这部根据德国作家费迪南·冯·席拉赫的畅销小说《科里尼案件》改编的电影,以类型电影的方式,反思1968年德国推出的免除纳粹时期从犯罪责的《德雷尔法案》,在中国公映以来,尽管影响不大,但同样引发部分影迷与知识人士,对于德国这段特定时期的历史的关注。

从《朗读者》的最新再版,到《无罪谋杀》的公映,当代德国人,对于纳粹时期罪恶历史的持续关注与反思,或许能给作为中国读者(观众)的我们,带来启迪与思考。“历史从未远去”,就让我们跟随施林克的笔触,来重温《朗读者》这部经典小说的丰富意蕴。

《而此时的米夏埃尔才意识到,一直让自己为她朗读的汉娜应该是文盲,不具备读写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主谋所需要的独立撰写报告的能力。然而最终,米夏埃尔选择了沉默。

多年之后,他开始再次为汉娜朗读,并持续不断地将朗读的录音带,寄给监狱里服刑的汉娜。汉娜根据这些录音带和自己找来的相关书籍,掌握了初步的读写能力,并开始给米夏埃尔写信。然而米夏埃尔仍然只是朗读,却从不给汉娜回信。最终,在汉娜即将出狱的前一天,她在监狱里自杀,了却此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