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内废弃采石厂改造,摇身一变,简直太惊艳!

2021-08-12

石窝(露天)剧场的前身是一座小型采石坑,如今,废弃采石厂通过设计改造,摇身一变成为特色的乡村舞台,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基地

来自对场所的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威海各地出现大量的采石场,这里也曾经是其中的一个。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采石场都被关闭,此处也逐渐废弃,成为遗迹,当地人称之为:“石窝子”。

石壁被完整保留,舞台和看台围绕石壁设置

设计团队在考察现场时候,发现了被废弃的采石坑,也发现了它独有的魅力。采石坑规模不大,形状如同自然弯曲的手,曾经采石的痕迹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呈现出一种“人工-自然”的图景,特别是暴露在外的石壁,峥嵘奇峻,给建筑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将曾经破坏环境的采石场变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有益场所是本案着重思考的问题。

建筑与周边村庄关系

▲从自行车绿道看建筑

设计灵感,

从互文开始

选择这里,但这里的未来是什么?这里将作为什么功能被使用?又为周边带来什么?……古代希腊的剧场,意大利锡耶纳的坎波广场,以及南京中山陵音乐台为建筑师提供了灵感。在早年游学欧洲时候,希腊的埃庇道鲁斯露天剧场给建筑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山而建,面朝远方,人工构筑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人文-自然景观。

建筑师认为这里的环境虽然和希腊剧场不尽相同,但从空间逻辑上具有互文性;此外,露天剧场作为一种公共性场域,也会给所在的区域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它可以作为广场使用,为当地人提供公共集会的场所,也可举办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形成公共交流。建筑师认为这样的处理在单纯美化景观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产业功能,为此类废弃工业遗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场地原貌

建筑

人与自然的中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景观性建筑。建筑师希望以一种“轻”的姿态来处理场地,建筑的形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草图

场地中原有石壁被完整的保留,不做任何处理,成为剧场的背景墙。石壁因为开采石料形成弧形,使其具有很好的声学效果。在建筑师看来,石壁本身就是观演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舞台背景,也是演出者本身,石壁的存在决定了整个剧场的性格和气氛,是空间的起点。

看台环抱石壁设立,从舞台地平面逐渐抬高,与石壁一起形成聚拢的场。舞台和看台的形状根据原有地形设置,并不追求对称;看台的台阶被设计成自由的折线状态,进一步加强了场地的景观性。

生成图

建筑鸟瞰

舞台

石壁与舞台互相咬合

看台上设有天窗为下面的咖啡厅提供照明

原场地地坪呈从石壁向下的斜坡,与看台的抬起趋势相反。依循这个特征,看台下面被藏入了一个新的建筑体量。它与看台共用支撑结构,在功能上包括储藏、公共卫生间和咖啡厅,可以为剧场提供后勤和公共配套服务。

为了不遮挡和抢夺石壁的“主角”地位,建筑高度尽量压低,外形也趋于规整。建筑正立面由一系列落地窗洞组成,窗洞与窗洞之间的墙面厚度被有意强化,建筑师希望给人一种洞穴的感觉,回应场地原有采石坑的历史。

建筑两侧设有台阶和坡道,供人们进出舞台区域。台阶和坡道被高大的墙包围,或略显压迫,或曲折,成为进入主区域之前的过渡空间,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建筑材料选用毛石,磊筑,而其中的大部分石块来自于平整场地时候挖掘出的石头。建筑师希望从形式和物理属性上表达建筑是从场地中生长而出的概念。

石头台阶联系咖啡和舞台

▲建筑立面使用地方传统垒石工艺

在此处,景观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内容,建筑也不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建筑前的绿地被石头铺装的小径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区块,与看台的台阶划分形成呼应;进入剧场的流线呈现一个弯曲的弧,人们在登上看台之前,需要绕建筑至少半周,这也强化了场所的仪式感。

▲夜晚的石窝剧场

▲室内的暖光与舞台的灯光形成戏剧性效果

使用中的石窝剧场

室内

略显粗旷的慵懒

建筑的室内空间不大,空间布局相对简单,倾斜的屋顶,不规则的天窗暗示了建筑与看台的关系,又加强了室内的戏剧性。建筑师希望空间气氛上给人以热烈、硬朗的感觉:洞穴、矿坑和工业感是室内设计的基本意向。

石材、略显粗犷的木材、皮革、金属成为塑造空间的首选材料,工业风的灯具和家具也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氛围;暴露的光源形成让人迷离的炫光,配合东西两侧墙面的橙黄和天窗内壁的宝石蓝,建筑室内给人一种复古的慵懒感。

建筑室内空间作为咖啡厅使用

▲室内吧台

▲室内

在建筑师的想象中,未来的某一时刻,在这里听着民谣,喝着啤酒,仰望星空……生活本就应该如此。

夜晚鸟瞰

▓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