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在敦煌
原标题:诗与远方在敦煌——胡杨诗歌的解读
方健荣
手头有一本《胡杨的诗》,这是《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诗歌卷》系列的其中一本。胡杨是首届甘肃诗歌八骏之一。他不仅写诗,也写散文,小说,并文化研究,是学者型的作家诗人。在多个领域均有涉猎,并取得成就。这在作家中是少见的。在这里品读胡杨的几首诗歌,与大家一起体味其艺术特色。
1.《路遇》
这是这本书中第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认识或不认识/迎面走来了/打个招呼,让个道……你从伊犁来/我到敦煌去……路上遇着的人/咋看咋像前世的亲人。”
整首诗复活了曾经的丝绸之路上往来的景象。虽然行人很陌生,但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相遇,都有了“亲人”般的感觉,这样的结尾一下有了一种广大的情怀。
2.《月牙泉》
胡杨是敦煌人,他虽身在嘉峪关,但这远行之树的根在敦煌。这样免不了他一次次远行,又一次次回望。这一次,他回头看见了月牙泉,这月牙泉不仅“甘霖”,且“储蓄了浓重的相思”,为什么呢?这是作者的乡愁啊。在胡杨眼里,月牙泉美的没有忧伤,月牙泉虽在沙漠围困之中,却可孕育希望,更可用“眸子”表达“所有愿望”。诗人借月牙泉表达的是乐观,坚定,这也是作者自身写照。一棵行走的胡杨树,怎能不让月牙泉闪烁美好呢?
3.《在敦煌沙漠》
胡杨是懂文学的,更懂敦煌,这首诗标题就很抓人。这首诗写了敦煌最常见的景物:沙漠,白杨树,麦禾,溪流,砖瓦房,云,村庄,燕子,雨,夏天……这些对敦煌人司空见惯之物,在胡杨平淡的叙述里,充满诗意,虽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沙漠上生活的人,不是已经让读者充满想象了吗?
4.《一片胡杨树》
胡杨对胡杨树的感情之深,还是要说。这首诗中,胡杨对这一片树是发自深心的赞美的。在河谷,胡杨树“亮灿灿”,是“绸缎”,“驻守者”,“隐于大火”,“迎亲的马队”,最后一句说“集合了所有的秋天/集合了一群人”。我相信,胡杨对这片林子带给荒芜西部的美是由衷赞美的,一群人中有一个不就是他吗?当他走进去,他就成了其中一棵,他就回到了胡杨最美的秋天。
5.《在绿洲》
绿洲,不仅是敦煌特色,也是沿丝绸之路一线的农耕文明几千年的特色。胡杨写了在绿洲的耕种劳作和收获,写出了农人的自足和甜美。也许劳作是辛苦的,可当鸟儿说出果实的甜蜜,溪流洗去树叶的疲劳,草径上走来一个穿绸纱的姑娘,连蚂蚱也寻找婚房,这一切充满了生活的美好芬芳。绿洲,对于西部人,就是心灵的寄托和幸福的归宿。
6.《草原上的消息》
胡杨诗歌的题材十分广泛,不仅仅写敦煌,沙漠,绿洲,更将笔触伸向广阔的西部。这一首就写到了草原,这个草原在山与山之间,一片草地又一片草地,一匹马又一匹马,一群羊又一群羊,最终,写到牧人的生活,帐篷,炊烟,三弦琴,月光,春天,灶台,银碗,木碗,奶茶,酒。一切是多么富足,生活是多么醇香,这也许就是草原上的春天,而春天是多么好的一个消息啊。
7.《骆驼》
骆驼在沙漠地带是一种希望所在,这匹光明之驼“不紧不慢”,眼神“自由镇定”,想到丝绸之路,想到敦煌,那些灿烂的洞窟和举世无双的文明,就应该想到骆驼,它与人类一并结伴而行,使东西文明交流沟通,它甚至是人的向导,“最珍稀的泉水/也会让它一脚踩准”。是的,胡杨的写作是有根据的。他不仅围绕着敦煌兜圈子,也围绕着与文明产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一切,将笔触伸向人类广阔的生活,一切的来龙去脉,在他这里,都是诗。
8.《玉门以远》
这里越来越远了,越来越远的地方“风”成为主宰,是饿狼,狮子,“在玉门关以西/到处都是风的身体和语言”,这是多么荒芜的地方,又是多么恐怖的地方,然而,古代的人就是由此去西域,也由此来到敦煌和中原。这里被风袭击过的事物,虽然“越来越瘦”,但“像饱经风霜的玉”,那么,人呢?不更是一块块打磨出来的玉吗?玉门关与人,这种意义确立了。这是另外一种对春天的渴望啊。
9.《九色鹿》
这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作,胡杨常常从壁画或洞窟中选取素材,比如《水月观音》等,这九色鹿在胡杨是美好的代名词“灯”,“星星”,“花”,那九色的温暖衬衣,谁不喜欢?“梦、幸运和光明”,更是人人向往,苹果的甜汁,多么解饥渴,而她们要成为“善意和美”,成为“母亲”,为世界带来温暖,美好,光明。作者并没讲那个故事,只呈现九色鹿无比光明磊落,美好温暖,善可全人类的形象。这也是诗人理想。
只选读其中九首诗,可以窥一斑见全貌。这是一个带着美好使命的诗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讴歌着敦煌,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是一个真正的西部诗人。著名诗人阳飏在《说说胡杨》一文中说:
“一个把身体里的血举过头顶的男人”这一句是不是可以作为胡杨诗歌的注脚呢?
风沙中的敦煌风沙中的嘉峪关风沙中的胡杨。
这其实就是胡杨用生命和热血写的诗,如果念出来,定然是粗犷的西部的。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