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带领全村造假,助八百多户村民脱贫,连专家都差点分不清
说到造假人们的第一反应绝对认为这就是违法行为,没什么好辩驳的。但凡事都还有另一面,并且很多时候事情背后都会藏着我们所不知晓的隐情。因此,没必要太草率地下决定。
而且一旦喜欢草率下判断,并且给事物和人贴标签,就很可能陷入自己的偏见之中。就比如人们总是对河南人有一些偏见,事实上这的确没有什么现实根据。如果我们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没好处的。
所以,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需要调查清楚这背后的来龙去脉才能够下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误会的产生,二来也更有利于自己变得豁达、乐观。而且通常来说能看到事物多个侧面的人,通常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道路。
偶然捡到青铜器
有一位河南老人,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文物结缘。随后凭借自己聪明的脑子,想出制造仿制的文物赚钱,带领全村走向了发财致富的道路。这位老人名叫方兴庆,家乡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他的家乡不怎么富有,但众所周知河南是中原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建筑很多。
一次方兴庆在干农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类似于香炉形状的青铜器。这在河南不算罕见,因为那里本来就是夏商文明的起源,一直以来都陆陆续续有青铜器出土。所以,方兴庆没有费多大的波折就断定这是一件宝物。他格外珍惜,费了一番功夫找人鉴定,果不其然就是一件文物。
随后方兴庆就找到了懂行的朋友将青铜器卖了,的确卖了一个高价钱。一辈子做农活为生的人家突然靠青铜器赚了一大笔钱,方兴庆很难不动心。他想着文物是个挣钱的好机会,如果能够向这方面发展,未来肯定能挣得更多。方兴庆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特别的聪明。
随后他就去找熟人学习文物,还买了大量古文物的书籍来研究。其他农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田间地头,而方兴庆从此之后最常去的地方竟然是博物馆和古董行。
不过,方兴庆可不是随便过家家,他学了大量古董知识后真的想要实践一把。可是捡文物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天天发生,像小说里写的去盗墓也不合法呀。
方兴庆思来想去突然对家里的铜镜有了兴趣。方兴庆了解了大量文物相关知识,他看得出来家里的铜镜经过打磨修整后会很像文物。所以,方兴庆找到了村里的银匠,在二人的一番努力之后那铜镜真给修复得有模有样。方兴庆拿着铜镜去古玩市场又卖了一个不错的价钱。
学会了制造仿真文物
有了这两次售卖文物的经验,方兴庆可了不得了。他再也不甘心于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他认为依靠文物肯定能够大赚一笔。但手里没有文物怎么办,那就自己造吧。方兴庆又去找懂行的朋友,知道文物市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卖仿制品,那他也可以做仿制品嘛。
就这样方兴庆开始了他做仿制文物的路,他联系来了很厉害的工匠,也找到了销售渠道,再加上他自己对文物的了解。
很快方兴庆手里出产的仿制品一批又一批的卖到了各个地方,方兴庆也真的靠文物赚到了不少钱。不过这之间也存在问题,方兴庆是以仿制品的定位卖出去的,但那些买家会不会以假乱真,将仿制品当作真的来卖就不好说了。
不过,这也不是方兴庆能够管得了的,方兴庆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没有做违法的事情就好了。找到了这个财路之后的方兴庆很是开心,他做了一批又一批的文物,可以说生意好到不行。
渐渐地方兴庆发财的消息就被传得十里八乡都知道了,有好买卖不告诉邻里邻居不像话,再说了市场对仿制文物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就这样方兴庆将自己的发财之道分享给了全村。村子里的人见他这么挣钱自然积极踊跃加入。随后全村八百多户居民都靠着这个制造仿真文物的生意脱了贫,方兴庆也算做了一件大好事。
以假乱真的文物
方兴庆村子制造的仿真文物销量好,销路广,甚至卖到了海外,但也因此引来了争端与误会。一次方兴庆的仿真文物卖到了海外,在过海关的时候被工作人员查到了。工作人员担心这是走私文物,便立刻找来了专家进行鉴定。没想到这专家说这就是真的文物,真可谓“砖家”。
所以,对此警方便开始了立案调查。要知道我国文物走私贩卖到海外,对我国可是巨大的损失。所以这件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警方很快通过努力的走访调查,找到了这批文物的销售起点,也就是方兴庆这里。警方立即来到了方兴庆的住所进行调查。
见到警察来了方兴庆也很诧异,他并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直到警方将查获的仿真文物拿出来询问他时方兴庆才恍然大悟。他解释这些就只是仿真文物,他打开了自己的仓库,给警察看类似的文物还有一大堆。
只能说方兴庆真是厉害,竟然可以以假乱真,着实令人叹服。这场误会也给方兴庆增添了不少光彩,他的文物已经做到连专家都认不出来的地步了。
结语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不如意,顺利的事情很少,生活中都是波折。但或许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的眼睛,也不肯去努力探寻。
方兴庆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也没有很高的学历,竟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制造仿真文物走上富裕的道路,谁看了不认为很励志呢。所以,我们与其对现有的生活进行抱怨,倒不如努力去做点什么,没准就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