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重庆有一件事,就在重庆市这个地方,结果是这样

Image 2021-08-25

秋风萧瑟,明朝正德年间,一群衣衫褴褛的工匠正在马不停蹄地凿石条。不远处,黑压压的石条成有成千上万块儿,每一块石条都非常巨大,重量更是惊人。这些石条是用来修建嘉峪关的,尽管眼下石条凿好了,但是如何运输出去成了难题?

工匠们一个个唉声叹气,眼瞅着寒冬就要来临了,工期迫在眉睫。可是这连马匹都拉不动的石条,该如何运到指定地点呢?

一旦延误了工期,脑袋就要搬家了!

众人愁眉不展之际,一位道风仙骨的白衣老人出现在人群中,他的衣着与众人格格不入,显得格外惹眼。只见他拿起凿子,在地上龙飞凤舞的写了一行字。

工匠们十分好奇,赶紧凑上去观看。

“这真是个好办法”“高招”“妙哉”人群中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刚想感谢老人。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字不见了,连同白衣老人一起消失了。

不久后,冬季如期而至。众人按照白衣老人的“指点”,从作坊往关城修了一条路,一边修路一边洒水,很快一条“冰道”凝结而成。

把凿好的石块放到冰道上,滑行前进,由于摩擦力大大减小,石条很快运到了指定地点。不然没有延误工期,反而提前了不少。

这就是“冰道运石”的传奇故事。

秦始皇时期修建长城采用夯土建筑,所谓夯土建筑又称生土建筑,就是把黄土压实,使其变成“砖”。在这道工序进行之前,会对黄土进行加热处理。

为什么要加热呢?因为要杀死土壤里面的虫卵,以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但是夯土建筑不结实,从明朝开始,修建长城的材料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材作为建筑的主要基石应用到了长城上。这才出现了“冰道运石”的轶事。

据了解,长城上的石材有几吨到十几吨不等,最重的高达16吨。如果不是冬季,这些石材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该如何运输?

通过西瓜视频祥子博士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会采取“滚木运输”,就是在巨石下面放上一根根圆木,利用滚动向前方运输。原理是: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的阻力小很多。

石材运到了长城脚下,如何把石材搬到上面呢?祥子博士接着说这时候会用到“飞筐走索”,也就是应用滑轮,可以让我们减少一半的力气。这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祥子博士今年29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在读博士生。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立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宣传科普视频。祥子博士集合重大19位博士,组团真人出镜,制作科普视频。

小到打火机的设计原理,大到新世纪七大奇迹之一的珠港澳大桥的建设价值……总之,关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这类话题,在他们的视频里都能找到亮点。

在祥子博士的眼中,做科普宣传是一件极富有意义的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唯一能流传下来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文学,一种就是科技。同时,他也在寻求科技与商业的有机融合。

唯有走出实验室,让世人知道他们是谁,在做什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科技、喜欢科技、运营科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