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讲台到短视频平台,学者面向大众开讲

2021-08-31

近日,据媒体报道,曾活跃在《百家讲坛》节目中的易中天、纪连海、康震、王立群、蒙曼等大师走进了抖音,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课。这些十几年前曾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凭借丰厚学识、幽默语言,将原本深奥的学术知识转化成通俗故事的文化学者,如今在新媒体时代找到了新的“讲台”。

提到《百家讲坛》,很多人还记得2006年,这档节目在央视播出,迅速开启了学术文化知识通俗化传播的时代。一批从学校讲台走向电视前台的学者,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着引人入胜的精彩演绎。那时候,人们看到了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具有的巨大的传播能量,在节目播出的时间里,这些学者不仅成为学术明星,获得大量拥趸,节目里提及的文化知识,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如今时代变化,当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后,大众传播的媒介生态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视频、长视频平台的兴起,令大众惊喜地看到,传统文化等知识内容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令传播倍增,从而释放出巨大的传播能量。

从5月24日入驻抖音算起,短短三个多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已在抖音上获得了80多万粉丝和超过160万点赞。这让康震开始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意义、传统文化和新媒体平台的关系等议题有了更多思考。

再看这些文化学者短视频账号下的评论,网友们对文学、历史等知识脑洞大开的问题,可以看出大众对相关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纪连海的短视频作品评论中,很多网友打趣地问道:“一觉醒来,我变成了李白,请问纪老师,我和高力士能成为朋友吗?”“一觉醒来,我变成了杜甫,请问纪老师,我和李隆基能成为朋友吗?”看似荒诞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网友对某一段历史背景的好奇,期待能够从权威学者这里获得对历史的一种解读。

来自平台截图

这样与权威学者的无碍互动,在互联网上变得普通寻常。所谓“学者破圈,知识出圈”,在短视频平台上几乎用几分钟就可以达到。接触短视频后,康震有一个明显的感触,“它真的可以吸引与你有共同志趣的人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这在线下是很难做到的。你很难定期将全国成千上万的古诗词爱好者聚到某个地方开个见面会,但在短视频平台上,不仅得见其面,还能对话。”对此,他说:“如果古代有抖音,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会争先恐后开账号,他们要通过抖音让自己的诗词、主张被更多人知道。”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几大主流网络平台上高校教师创作者同比增长超过5倍。这一方面源自互联网用户对于内容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包括各年龄阶段的用户群体开始对高品质内容,以及专业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仅是抖音,快手、B站等都在强化平台泛知识内容属性。另一方面,更多的教授学者开始主动选择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面对过去常说学术“高高在上”的传统认知,如今很多学者乐于打破象牙塔壁垒的影响力,普及知识,实现学术“下凡”。

在纪连海看来,从《百家讲坛》的长节目到抖音短视频,人们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当你的受众不希望你再花四十分钟讲一件事时,你为什么不能尝试用两三分钟去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呢?”

而实际上,如今“教授在短视频”已不能算作令人惊讶的奇景,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学者通过短视频发布的系列视频学习各种知识,甚至通过各种专业讲座和公开课的直播进行系统学习,已成为当下普遍的文化现象。很多考研的大学生们在短视频上可以找到考研公共科目的学习讲解视频;还有人在短视频资源的帮助下,通过了司法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从整个知识传播维度看,知识涌向短视频,会革新知识传播格局,助推学习型社会的实现,也将知识效用最大化。对用户而言,短视频成为知识流经之地,不少学者在上面进行“知识布道”,也能让他们享受到短视频技术模式创新带来的知识传播红利。

当知识以一种更浸润、更碎片化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也实现了互联网在知识传播方面的普惠价值。大众也乐于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即短视频以一种无处不在的视觉形态,在强化社会连接基础的同时,也从娱乐功能延展到了其它功能,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和传播。

责编:贾亭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