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叶其青艺术专题片|邂逅岭南水乡

2021-09-01

起点

“就画自己身边的风景,就是水乡风景。那个时候一开门就是水乡,一开门就是很好的水乡风景。”

上世纪70年代,在顺德有一个专门宣传红色革命内容的美术组织,名叫“容奇工人美术组”,这里是叶其青艺术梦想起航的基地。1976年,才艺出众的叶其青接管并主持了美术组,同时将其改名为“容奇青年业余美术组”,把组里的美术创作内容由宣传文政转变为了以展现岭南当地风景民情为主的自由创作,叶其青时常带领组员下乡上山进行写生,不断磨练绘画技法与获取创作素材。

在日复一日的创作中,“容奇青年业余美术组”逐渐形成了带有强烈绘画风格与内容特色的岭南水乡画派。创作风格成熟后,美术组的名声愈发响亮,成员逐渐增多,美术组的名称也重新命名为“容奇画会”。

进入80年代,叶其青的艺术生涯迎来了重要的转折期和上升阶段。这一时期他的画作开始陆续入选省级美术展和国家级美术展,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国家画院)、日本伊丹市政府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和组织收藏,同时“容奇画会”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省级及国家级美术协会会员。

坚毅

“因为你面对的母体,就不是以前的那种山水画,或者是《芥子园》里的那种技法了,以前没有人画过红棉,没几个人画过大榕树,画过芭蕉、甘蔗,那就只有自己想办法,自己去变通。现实造化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弥补书本上和传统上的不足,所以我的风格几十年都是这样,几十年都是对景创作,如果不对景创作,我就不会探索出如今的那套技法。当然,一种新的技法或者新的图式,未必大家都会认可,但没有关系,慢慢地大家就会认可了,慢慢地大家就会读懂了,那就好了。”

在50年前,岭南水乡画还是一种比较新的绘画题材,很少有画家描绘这片土地的风景,历史上也鲜少相关的素材。这对于想要将岭南水乡画派发扬壮大的叶其青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挑战,因为没有可参照的笔墨技法和风格形式,一切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开辟道路。

实践出真知。要获取最真实和丰富的创作灵感,提升绘画修养,大自然是最好的归宿。写生在叶其青的艺术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时常带领学生到郊外对景创作,早出晚归,日晒雨淋,有时还要忍受路上汽车经过的嘈杂声和尾气,这一切都成为了叶其青创作生涯中的常态。坚毅、勤奋、耐力,是叶其青作为一个艺术家令人敬佩的品质。

乡情

“你对艺术的热爱,对你所从事的作为事业的那种劳动负责任,还有就是对你所描绘的母体的那种喜欢,对你的家乡,生你养你的那片土地的感情。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那些老前辈和大师对我的鼓励,关山月,廖冰兄,还有北京的一些老师对我的鼓励,还有我背后所带领的那些年轻人,我要对他们负责,要做一个榜样啊,你是一个标杆,你怎么去做,他们就怎么样去学你。出于这几种原因和动力,支撑我走到现在。”

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促就了叶其青艺术人生的起点、高点与落点,热爱、天分、坚守的品质铺就了叶其青艺术道路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陌上烟雨,蕉下春深,在这条通向世界的乡间小路里,叶其青期待与每一个过路的行人邂逅岭南水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