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母亲河的孕育:马家窑文化彩陶

2021-09-01

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陇西黄土高原,孕育了新石器时代发达的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甘肃、青海的洮河、大夏河、淳水流域一带,分布着众多的马家窑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产生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其中包括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主要类型。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以后走向衰落,到公元前的夏、商以后逐渐结束。

马家窑遗址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人师法自然,以黄河所营造的环境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花卉纹、动物纹、旋涡纹、几何纹等。其以恣意的重彩和流畅的线条绘出的动感强烈的旋涡纹,如同黄河浪涛的千姿百态,奔流不息。

那么,马家窑文化的一些代表性彩陶都有哪些?对此,您做了哪些了解?

1、旋涡纹彩陶腹耳瓮

陶瓮一般作为储藏器或者水器使用。在原始社会时期,也曾被当作儿童葬具。

旋涡纹彩陶腹耳瓮

这件旋涡纹陶瓮,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期(距今4500年),泥质红陶,器表施细泥陶衣,光滑亮泽。通体黑色彩绘。颈部大锯齿纹,腹部八组网格纹,纹饰边缘画锯齿纹,造型优美,图案布局严谨,用笔流畅。

2、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这件彩陶罐高37厘米,口径10厘米。 罐小口,圆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胎呈暗红色。肩及上腹部以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韵律感。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3、旋涡纹彩陶罐

旋涡纹彩陶罐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罐身施红、黑彩,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腹部绘红、黑彩多条相间旋纹五组

旋涡纹是马家窑文化早期的代表性纹饰,马家窑文化早期的许多彩陶上都有描绘河水翻卷的纹饰,从纹饰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在岸边通过观察水流,在彩绘艺术创作中将水的形象进行描摹与升华。

4、内彩旋纹彩陶豆

内彩旋纹彩陶豆高16.4厘米,口径24厘米,底径15厘米。施黑彩,腹外绘水波纹和宽带纹,豆内绘卷浪纹,圈足绘宽带纹两道,足沿呈锯齿状。

内彩旋纹彩陶豆

5、旋涡纹双耳彩陶壶

旋涡纹双耳彩陶壶高19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3厘米。颈饰鸡冠形附耳,腹部有桥形双耳。墨绘纹饰,主题纹饰在腹部,绘旋涡纹,上下两道粗弦纹;肩部有5道细弦纹,颈部和口沿饰尖角 锯齿纹。

旋涡纹双耳彩陶壶

6、双耳蛙纹彩陶

双耳蛙纹彩陶壶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这是马家窑文化最晚期的一个类型,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至公元前2050年。

双耳蛙纹彩陶壶

马厂类型的彩陶,是半山类型的继续与发展,品种类型繁多,如提梁罐、鸭形壶、彩陶鼓、人像彩陶壶等。

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

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

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观赏品。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欣赏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