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金镶玉”奥运奖牌想到“鎏金铜框玉盖杯”,“赞”就一个字

Image 2021-09-01

最近,有两条关于奥运会奖牌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条是“东京奥运会奖牌掉皮”,另一条是“咱们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火灾后带子都没断”。

关于“金镶玉”奖牌,大家听得多了,它开创了奥运史上的新纪元,采用了金和玉两种材料,运用中国独特的“金镶玉”工艺,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的古老文明和制造工艺之精。

我在“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的展厅里,看到了一件“鎏金铜框玉盖杯”,通高16厘米,口径7.2厘米,体现了汉代的镶嵌工艺水平。

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看一下这件从南越王赵眜墓中出土,现收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国宝。它分为杯身和杯盖,杯身是一个鎏金铜框架,有上下两截,上截呈八棱筒形,嵌入8块竹片状的玉片;下半截呈喇叭形,嵌入5块心形的玉片。玉盖杯的盖子为铸造出的圆形青铜形状,盖顶留出位置,镶嵌了一块雕刻有螺旋纹的圆形青玉。

这个铜框玉盖杯出土于墓主棺椁头箱中,考古人员刚看到的时候,它被多层丝织物包裹着,可以看出赵眜对它的喜爱。据展签介绍,它与那些五色药石的位置不远,可能是南越王用来服食长生不老药的器具。

铜框玉盖杯的铜框架制作完成后,表面还实施了整体鎏金工艺。鎏金,俗称镀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大概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采用的是汞法鎏金法。就是将黄金磨成粉末,置于水银中加热。待黄金溶解后,将汞金混合物均匀涂在器皿表面,再用火烘烤,利用水银、金熔点不同的特点,将水银蒸发掉,从而形成一层黄金薄膜,附着在器皿表面。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金镶玉”的环节,这道工艺其实非常科学,利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将鎏金后的铜框加热使之膨胀,随即嵌入准备好的玉片,待铜框冷却后,将玉片紧紧箍住,鎏金铜框与玉片牢固地结合成一体,倒入水也不会外漏。

无论是这件“鎏金铜框玉盖杯”,还是丝缕玉衣、文王行玺金印,这些文物,都并非南越国的整体工艺和社会发达水平,而是赵眜利用他爷爷赵佗为他留下的大好基业,为满足个人奢靡的生活,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下令工匠们制作供自己享乐的珍宝。

赵眜用这样精美的杯子,喝下了方士为他炼制的“长生不老”仙丹,很快就失去了生命。这些精美的珍宝随他下葬,直到2000多年后才被发现。大家在赞美这些珍宝时,又有多少人去关心赵眜空间是谁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