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5双线手套换13个破缸,专家鉴定之后:国宝,目前已禁止出境展览

2021-09-02

在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件名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文物,这个缸外表其貌不扬,但是缸体上绘着的一幅非常呆萌的图案却非常有名,这幅图案在小学历史教科书就有,大多数中国人都见过。这件彩陶缸来自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我国的一件国宝,2003年,它已被列为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

1979年,河南临汝县纸坊公社的工作人员李建安在赶集的时候听说,纸北大队阎村一个苹果园里有人挖出许多陶片。李建安是公社分管文化的工作人员,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可能那里挖到了文物。于是,他赶紧回到家,拿着铁锹就去了阎村的那个苹果园。

到了苹果园之后,李建安果然在一棵苹果树下发现了大量破损的陶片,他将那些陶片收集起来,竟然拼成了一个陶罐的陶底形状。于是,李建安以那棵苹果树为中心开始向四周挖掘,寻找文物。经过一天的努力,他在那里一共挖出了13个完整的陶缸,其中12个陶缸没有图案,只有一个陶缸外边有美丽的图案。挖出了13个陶缸之后,李建安再也没有挖到其他的东西,于是他分3次,用推车将这13个陶缸推回了家。

回到家之后,李建安对这13个陶罐进行了清理,发现这些陶罐里都装有土和人骨头。原来,这些陶罐都是古人的葬器。李建安的家人看到之后觉得把这些东西运到家里很晦气,强烈要求他将这些陶罐扔掉。但是,李建安坚持认为这些陶罐都是有价值的文物,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这13个陶罐用推车推至纸坊公社自己的办公室里。

当时,人们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许多同事看到李建安将这些罐子拉到办公室都感到很诧异,同事们都劝他将这些陶罐扔掉。但是李建安坚持认为这些罐子是有价值的文物,他不仅没有扔,反而多次与临汝县文化馆联系,请求早日把这些文物妥善安置。由于当时临汝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业务不专业,他们派人到纸坊公社看了李建安的那些陶罐之后,也认为这些陶罐没有文物价值,并未收藏这些陶罐。

不久之后,汝州文化馆建成之后,由于展品不丰富,临汝县文化馆决定向民间征集有价值的文物,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李建安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联系了临汝县文化馆的馆长张久益,向他说明了自己这批陶罐的来历。张久益馆长听了他的介绍之后,同意收藏这批陶罐, 他但是让李建安自己将陶缸送过来。于是李建安又用推车将这13个陶罐推到了临汝县文化馆,张馆长看了那些陶罐后认为它们具有收藏价值,并对李建安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临走时又送他的5双线手套以资奖励。

李建安将13个陶罐交到临汝县文化馆后了却了自己的一件心事。但是,临汝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陶缸的价值,而是把这些陶缸放进了库房。1980年,省博物馆的汤文兴、县文化馆的张久益、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晋明德等人以李建安上交的13件陶缸为调查对象,在《中原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陶缸发现的过程以及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河南省博物馆专家的重视,他们将这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调至省博物馆进行了研究,最终确认它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文物。之后,它又被国家博物馆纳入收藏。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件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它的材质为红陶砂,缸体呈淡红色。缸高0.47米,底径0.19米,口径0.32米。在缸的外壁上绘有一幅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中一只水鸟嘴里衔着一条大鱼,鱼的旁边立着一把石斧,石斧虽然只用几根线条勾勒,但是细节刻画的非常生动。“鹳鱼石斧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占据了缸体面积的一半,这幅图画面生动,色彩和谐,虽然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的,但是却把图中的动物和石斧表现得淋漓尽致。

“鹳鱼石斧图”代表了我国仰韶文明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已经具备了中国画的初步特征,这幅图为我们展现了史前文化艺术的高超造诣,是仰韶文化最杰出的代表。“鹳鱼石斧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远、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新石器时代前期的一个葬具,缸外壁的这幅画为我们展现了史前绘画由线条化转向物象化发展的历程,对于我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不可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是一件名副其实的国宝。目前,它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是国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