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通过汤贻芬作品,说说清代山水画不被看好的三点原因

2021-09-05

喜欢看美术史的朋友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清代绘画在古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很低,常常和明代绘画放在一起论述。这个现象很有意思,清代绘画作品存世量远超于前朝历代,却面临着不被重视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清代绘画的总体艺术成就不高,尤其是山水画作品常常陷入前人窠臼。于是,即便有专家学者想要探讨清代绘画,也很难有什么高屋建瓴的见解。

这几幅山水画是清代中后期画家汤贻芬的作品,从画中可以看到仿五代时期、仿元人笔意、仿吴门画风、致敬清代正统山水,唯独看不到汤贻芬自己的特色。造成这样的结果,和时代背景有关,也有画家的审美的有关。可以拿汤贻芬的山水画为例,说说清代山水画创作面临的种种问题。

首先,清代画家在创作中的笔墨技法相当单一。明朝末年,为了表现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出现了变形、大写意技法和简约主义风格,这些都成为画坛上的亮点。遗憾的是,由于朝代更迭,这些优秀的风格都后继无人。清朝初期的正统派和野逸派在理论上是并驾齐驱,在实际上正统派风格占据主流地位。当风格僵化之后,影响了技法上的创新。

艺术,两个字可以拆分理解。艺,满足审美需求,是创作的目的。术,是创作的基础,有了扎实的技法才能满足多元化的审美需求。遗憾的是,当审美单一之后,技法也变得单一,汤贻芬的山水也有这个问题。他笔下的山水,看着有一种柔弱的感觉,缺乏伟岸霸悍的气势。即便他是一位江南画家,擅长描绘秀润山水,也还是让人觉得秀而不润。

其次,清代画家表达的情怀意境相当单一。由于技法上的单一,造成了表现手法的不足,进而造成了表达上的缺陷。这一点很好理解,为赋新词强说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汤贻芬无论画山居、行旅、游玩,都是一个调性,让人产生不了共鸣。他表现出的情怀,有一部分是他想象中的,缺乏生动而又真实的细节去丰富。画中的山水、园林、层林、流水、浮云,看上去过于刻意生硬。

第三,在创作中过于强调临摹,削弱了作品的新鲜感。清代画家普遍有个特点,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不断地重复,找到创作的窍门。临摹、复制是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不是一辈子都需要握在手中的拐杖。看看汤贻芬的这几幅,是不是觉得哪怕笔墨有变化,还是一个味儿。

汤贻芬生活在一个“以古为师”的时代,复古主张并没有让他在创作上产生质的变化。究其原因,哪怕是巧用经典,也是前人的经典。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什么可以一成不变,成为永恒。

欣赏汤贻芬的作品,认识到他在创作上的不足,也要看到他对传统技法的努力继承。明白了这些,再看他的作品,就会有新的感悟。再看古代美术史,读到清代绘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