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舞蹈绘就《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美得让你挪不开眼

Image 2021-09-06

上海大剧院新演出季中备受关注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于9月24日-26日入驻“水晶宫殿”。该剧两周前在京首演,仅三场就以2.47亿的曝光量成功“破圈”。舞迷、观众爱她,不仅爱她美得挪不开眼的画面,张扬有度、内敛温润的舞蹈,更爱她能让人“静”下来的力量,带你穿越入画入梦,漫步青山绿水之中。

图说:《只此青绿》剧照 官方图(下同)

入画 体验理想生活

《只此青绿》的总编导之一韩真初见《千里江山图》是个偶然。作为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作品,画作自1949年之后仅对外公开露脸过两回。2017年,该画卷在故宫博物院作为馆藏国宝展出。初遇这片青绿,韩真只觉震撼!“参观队伍‘浏览’速度奇快,但就那一眼,便在心里留下了一道青绿色的影。”当时,韩真不会想到,时隔四年,她会和周莉亚一同将这画用舞蹈搬上舞台,也不会想到,因着这幅画,会让她俩深深沉醉在宋代文人勾勒的这幅桃花源景中。

图说:《只此青绿》剧照

之所以选用“舞蹈诗剧”来绘就《千里江山图》,周莉亚和韩真想要追求的是“无声胜有声”的诗性表达:“我们不想把它单纯做成一部舞剧,诗意是剧的核,要展现的不只是一幅画,而是自画中蔓延出的一种意境和宋代文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只此青绿》以今人视角切入、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众将跟随一位当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被媒体称为“中国舞坛双子星”的韩真、周莉亚之前打造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注重“以快打快”,用悬念迭出、千钧一发的节奏,让观众浸入隐蔽战线工作者所面对的没有硝烟却危机四伏的战场;那么火速“出圈”的《只此青绿》展现的却是古代文人的“慢生活”,是青绿山水间,晓看天色暮看云的惬意。

图说:《只此青绿》剧照

入舞 沉浸宋代美学

《只此青绿》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展卷人会穿越时空和近千年前作画的少年王希孟“对话”,也会走进王希孟作画的书院,甚至踏入他的思想空间,如同在舞台上架起“盗梦空间”。

剧中有个非常抽象的角色“青绿”。她在剧中勾连起两个维度,既是美的链接,又是展卷人和希孟的纽带。她是意象化的人物,月亮式的女子,高贵疏离却又古朴雅致,是对东方女性的美好想象,也带着古老文化的自信。

舞蹈诗剧演出后,曾有观众感叹,被宋代美学彻底征服。这正是周莉亚和韩真的初衷:“为全方位了解宋代的文化,光是宋词、宋画、宋代历史的书籍就堆了一长条茶几,我们两个花了数月去读书,不敢说有多深领悟,但起码要能略辨其中深意。”

也有观众问,演员体态怎么那么像古画——“半驼不驼”?周莉亚和韩真说:“要的就是这效果。”在这部舞蹈诗剧整体风格“品控”中,最难攻克的便是气质的养成。周莉亚说:“宋画里的女性瘦削而轻盈,肩膀窄,纤薄而柔弱。演绎上也不能如往常跳舞抬头挺胸的模样,而是要把气沉下来,落到腰和胯上,让力往里走,才能有古典美的韵味。”

图说:《只此青绿》剧照

入心 致敬工匠精神

韩真在初遇《千里江山图》时,曾有片刻的晃神,画面这样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景观中,还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人间烟火……她感慨的是:“18岁就绘出《千里江山图》,之后便在画坛了无踪迹的希孟,会否知道隔着漫长的历史岁月,居然会有那么多人在他的画前驻足,凝视他所向往的生活,感同身受。”

而能让这样一张古画“穿越”近千年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一代代“展卷人”功不可没。韩真说,剧中“展卷人”代表着一个群体,但灵感源自专研《千里江山图》、2017年“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策展人王中旭,“我们透过这幅‘江山图’看到的不只是美,还有让人钦佩的工匠精神。

都说“纸保千年,绢保八百”,《千里江山图》是绢本设色画,九百多岁的画,按说早就过了“保质期”,却依然完好,甚至就连颜料色彩都保持着高纯度,画面鲜亮,气势恢宏。这说明当时绢织技术的高超,也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展卷人”的匠心。

剧中,观众也能看到希孟背后,那些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的身影。韩真说:“你在看画的时候,画也在看你?我们只是它漫长历史生命中的过客,而让他永恒的,是希孟,是那些为它的不朽呕心沥血的工艺人、收藏家、研究员。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值得被铭记。”(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