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萧山出发经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我们叫它唐诗之路

2021-09-09

自晋代开始,包括会稽在内的浙东一带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山水诗在此滋生,与之相连的书画与宗教也在这一地域达到鼎盛。唐代以来,许多“壮游”的文人、失意的诗人和“宦游”的官吏在这里流连忘返,吟咏不绝,使浙东成为唐诗发展的一个特异地区。对于这一人文现象,后人把它形象地称为“唐诗之路”。

所谓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唐代诗人往来的比较集中、频繁,对唐诗发展特色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它始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沿浙东运河从绍兴镜湖、曹娥江、剡溪至天台石梁,并登上天台山,水路总长约190公里。这是盛唐时期文人墨客游历时常走的一条古道。

浙东唐诗之路是如何形成的?其源头在哪里?这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

迄今为止,研究唐诗之路的多数学术界人士认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在萧山,核心区域在绍兴的会稽山,而新昌则是自然风光最精华的地段。

要成为诗路的源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它的地理位置是否方便交通。二是它的人文景观是否能吸引诗人的眼球。三是它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前人留下的大量触景生情的诗文是否能引起诗人的欣赏与共鸣,从而触发思古的幽情与创作的激情。萧山及其所属的西兴、渔浦古镇恰恰符合上述三方面的条件。

在唐代诗人的心目中,东南山水是中国最优美的风景,而东南的美景以越为首,以剡为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沃洲山禅院记》中这样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必须说明的是,唐诗中经常提到的“越中”,多指浙东地区,因为唐代前期越州设都督府,后期设浙东观察使,它管辖越、明、婺、台、温、括(处)、衢七州。当时的越州,天宝前辖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永兴(萧山)六县。贞元中析会稽置上虞县,五代时分割剡置新昌县。所谓“剡中”,主要指以剡县为中心的剡溪诸上源。

把这条唐诗之路的旅游线画个轮廓,那就是从萧山出发,经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临海、三门、宁海、奉化、宁波一直到舟山,沿途著名的风景点就有西兴、渔浦、东湖、镜湖、兰亭、若耶溪、宛委山、沃州湖、天姥山、四明山、天台山、华顶山、雪窦山、普陀山等等,一路上处处是景,难以穷尽。

这里的山水之美,不是巨海怒涛,不是蜀山萧森,不是广袤无垠之北地风沙,也不是瘴疠肆虐之岭南山林。这里的山水,是温润明秀,山是苍翠深蔚,云遮罩绕,水是澄碧明净,纡徐潺湲。

古人畅游,主要靠水路,水尽则登山而歌。所谓山蕴千秋异秀,水流一路唐诗。唐代以前众多文人游客写下大量诗文,引起唐代诗人的莫大兴趣,激发了他们实地考察的愿望和写作的灵感。自东晋以来,常有贵族、高僧、名士来浙东,或隐居,或旅游,或仕宦,他们目睹并亲身体验了这种集山水嘉美、六朝风韵、仙风遗踪、佛教圣地于一炉的形胜之地,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感染,写下了不少文质兼美的诗文,使这一地区的山水更负盛名。后代许多人因此而仰慕浙东山水,沿着前人的足迹探寻访游、登山涉水,成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尤其是浙东越州经济发达,剡纸、丝绸、茶叶、越瓷、兵器等手工业技术先进,大批名士从动乱的北方会聚到这里,使这一带逐渐发展成为可与京城相匹敌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大批唐代诗人追慕先贤高士和这里安全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经济、灵秀的山水、佛国香城、仙源道踪,他们从京、洛舟车南下,或自岷、峨沿江东流,万里结伴,络绎而至。一条“唐诗之路”吸引了古今无数人才,也孕育了千姿百态、内容宏富的百家千诗,形成了独放异彩的山水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浙江的宝贵遗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