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粤博摘下“颜色专利” 给修复文物装上“另一对眼睛”

2021-09-09

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经常会遇到颜色修复的问题。目前颜色修复工作,大多是修复师依靠肉眼观察,难免有偏差。而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开发的一种文物保护修复补配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用仪器代替人眼,让修复达到最佳效果。

由于文物颜色的原料、配比、工艺等差别,再加之长期自然老化,我们看到文物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色彩特征。目前多数情况下,修复主要是由专业人员结合经验手工配色。然而,仅仅依靠人工经验难以精确把控原料配比、着色力、遮盖力、粗细度、均匀性等指标,其中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导致最终配色的偏差。

广东省博物馆的该专利成果是利用分光测色仪,探索建立文物色彩数据库,计算出最佳颜色配方,配制出最佳保护修复用色,旨在改变以往文物保护修复人工调色过程中存在误差大、效率低、重现性差、同色异谱等问题。

研究团队以广州中山纪念堂、澳门圣若瑟修院圣堂等十多处历史建筑为调查对象开展分析研究。该研究基于文物色彩颜料的化学组分分析结果,确定配色原料体系;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梯度浓度单色料体系的反射率曲线等颜色信息,建立文物色料的色彩数据库;利用分光测色仪采集文物本体颜色信息,配色软件可根据建立的数据库计算出颜色配方,选择最佳配方利用混匀机等设备配制出保护修复拟用色浆;通过测色比对色浆与文物本体颜色的一致性,如有差别,可通过系统修正校准,计算出修正后的颜色配方,最终得到最佳修复用色。

该发明专利是广东省博物馆承担的广东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文物颜色测量及评价研究》项目成果之一,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粤博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卜松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