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河图洛书写春秋 大夏中夏定乾坤|解析二里头、三星堆及金沙遗址

Image 2021-09-16

资料图

一、寄语“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

夏历史是神学时代,看懂河图洛书,最为重要。

在耗费巨资和大量时间后,“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论:二里头遗址是夏都。仅此一举,周文王和商汤若地下有知,深感后生可畏。(二里头遗址,后文有详述)

“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的夏史研究。首先,应看懂河图洛书,这是前提。其次,再精确定义,什么是“夏”、“华”、“华夏”、“中华”及“中夏”等,其来由及蕴含的历史意义。以此,可以判定研究者对问题的认知程度。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良渚和古埃及文明,中国夏历史起源及大夏历史全在其中。“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却面面相觑,特别是对古埃及文明的无知,已经说明了对夏史的认知程度。

二里头遗址被夏都,至少说明“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的四个方面:其一,不知道中国大夏和中夏历史,将夏历史研究“一锅煮”;其二,不知道河图洛书是华夏历史、文明与文化的滥觞;其三,不知道古埃及文明是华夏文明、大夏历史。其四,不知道周人写夏史,写的是智慧,不是历史。大禹只是形象,意在表达“寓”和“愚”,用于捏造历史的伏笔。

中国夏历史是神学时代,古代文人对此记载,通常采用调侃戏谑的笔法,司马迁也是如此。夏史和山海经就是调侃戏谑而成的,神学时代重信仰,神就是历史,全在河图洛书之中。所以,对文人捉笔的夏史,历代帝王从不当真,嗤之以鼻,只看河图洛书。

周人以大禹戏谑后人,捏造夏历史,排斥古埃及,历代帝王都看懂了,唯独“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看不懂。

自秦以来,汉唐宋元明清各大朝代,以河图洛书看夏历史,明清两代更是如此。明朝设计的紫禁城风水、规格及建筑,清朝用“虫二”(注:不是“风月”之意)题字,迁移北岳至山西,足以证明明清两代,对大夏和中夏历史了如指掌。

周推翻商,实质是推翻黄帝族,颠覆了华夏万世一袭的传统与规矩。对此,古埃及的华夏族忿忿不平。周人自觉理亏,捏造一个大禹开始的夏历史,历朝历代都知道。朕属于大夏、还是中夏,后来的帝王,自觉站队划线成规矩。

古埃及是炎帝族所建,大夏历史,敬重殷商,看不起周人,每逢夏至日,就前来金沙遗址和郑州古城敬天。周人灭商后,刻意抹杀大夏历史,排斥古埃及,两地渐行渐远,就此脱离华夏。

周朝捏造历史,采用“大禹”为其形象,其意在告诉后来人,所写夏历史,看懂其意者为大寓,看不懂者为大愚。历朝历代都看懂了,尤其是明朝,紫禁城完工后,用大夏之数“七”,七下西洋,宣示大夏的存在。

周人深知后人会探究夏历史,特别是大夏历史。所以,故意用大禹开头,意在告知后人,这是写智慧,不是写历史。司马迁看懂了,古代帝王也看懂了,看透不说透,成为规矩,直至清末都是如此。

拿二里头遗址充夏都,列出夏商周年表,推出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一体”,毫无根据,纯属猜测。

“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研究,看不懂周人写夏史的用意,跟着周人满地找大禹,又跟着司马迁到河洛滩地找夏都,能找到吗?

周人将捏造的夏史当智慧,击穿两千多年的历史,直至“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将二里头遗址当夏都。古人啼笑皆非,由衷感慨道:“今人太实诚了”。

良渚、古埃及、三星堆及金沙遗址及文物,就是大夏历史。“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看不懂,列出的夏商周年表,推出的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一体”,纯属瞎编。

华夏复兴不可逆转,“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历经二十多年研究,花费巨资,至今都不知道夏历史为何物,知识结构与思维的局限,导致敢拿二里头遗址充夏都,夏史研究到这等地步,众人甚是惊愕。

无意对任何人褒贬,纯属学术探讨范畴。“断代工程”和“探源工程”,扪心自问,对得起华夏民族及国人的期待吗?更重要的是,对夏历史研究的结论,有信心吗?

二、中国夏历史、夏都、夏文明及夏文化梗概

中国夏历史时期是人类神学时代,开启了人类对神的信仰,其精髓就是河图洛书。

夏历史,从良渚开始,分为大夏和中夏历史。

中国夏历史从良渚开始,直至周人灭商建政,才宣告结束。在夏至日,华夏先民从良渚起始,同时测量北纬23度时和北纬31度。古人认为,北纬23度是夏至线(北回归线),北纬31度是夏至线直射地表后,形成的光道带北缘。

中国夏历史之前,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春秋历史,起始于黄土高原。华夏先民依据河图洛书,首先测量了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以赤道定春秋,开启了中国的春秋历史。此后,在测量北纬23度和北纬31度时,夏历史就此出现,北纬23度也被称为夏至线。

以良渚为起始,形成大夏历史。良渚先民测量北纬31度时,到达古埃及并建设众多的金字塔及其他建筑。从古埃及开始,在北纬35度线上,形成中夏历史,先后创造了亚特兰蒂斯文明和中原殷商文明。

夏文明是神文明,即河图洛书文明。

中华文明,一经出现,就是高等级文明,以河图洛书姿态展现,起源地就在陕北黄土高原。在首先测量了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以后,在良渚遗址上,沿北纬31度线,开启了夏文明。

夏文明是神文明,也即河图洛书文明,以北纬31度和北纬35度,形成两个文明圈。在北纬31度,分别留下了良渚、三星堆、古埃及和印度河文明等。在北纬35度,留下了亚特兰蒂斯文明和黄河中原文明等。

“探源工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此论是错误的。既说不出有多少个“元”,也不知道哪几个是主要的“元”,这些“元”是内生还是外生,都一概不知。中华文明起源“被多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夏都,分为大夏之都和中夏之都。

夏都,有大夏之都和中夏之都之分,完全与大夏和中夏历史对应。古人认为,夏都,必须在天位,夏朝即天朝。否则,就不是夏都。

其一,大夏之都,分别是三星堆遗址和北京紫禁城,其纬度分别在北纬31度和北纬39度。

北纬31度的天位,在三星堆遗址。夏至日,古埃及要到三星堆遗址敬天,后来在金沙遗址。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敬天活动的礼教,最终形成了宗教。

北纬39度的天位,在北京紫禁城,今日故宫。这是明朝建政后,继承大夏历史的一项重要活动,此举说明明朝对大夏历史十分清楚。

明清紫禁城的设计,完全是依照大夏之数进行的。其长度之数961米,取自古埃及,其宽度之数753米,取自三星堆。紫禁城完工后,又以七次下西洋,其意在于宣示大夏的存在,引致众多朝拜者。有据可查,在西方的记载中,明朝满地是黄金。

天泽履,地山谦。目前,一座新大夏之都,建设正酣,千年大计,在天之位。寓意深刻,象征着吉祥,标志着复兴。

其二,中夏之都,北纬35度,分别是密西西比河的孟菲斯和郑州古城。

孟菲斯,亚特兰蒂斯文明时期的首府,被周人视为天位,周人说的夏朝就在那里。黄河流域的孟津、孟县及温县之名,皆来自于孟菲斯之名,就是殷商从密西西比河归来后,为了纪念昔日的辉煌,才以“孟”字命名黄河中的地名。

郑州古城,殷商时期的首府,被殷商视为中天之位。殷商,就是后夏,即中夏,自始至终就是夏的正统。根本就不存在商灭夏之说,完全是周人捏造,当代人竟信以为真,在二里头遗址,争论其址是夏还是商,毫无意义。

夏文化,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及伊斯兰文明,三大宗教文化,全部是以夏文化为基础形成的。

因为,三种文化中的神,就在河图洛书之中,这是夏历史形成的。至今,一部分人,总认为宗教是西方人或外国人的,其实夏文明就是神文明。只有神文明才能形成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全部来自夏文明中的神。

其二,在北纬31度和北纬35度,形成两个文明圈,构建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

夏文明形成的夏文化,世界东西方各部族,普遍认同,卍字符就是河图洛书。夏至日,到三星堆遗址和郑州古城朝拜,成为各部族的荣耀。这种朝拜,构成了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均有文物及历史遗迹作证。

其三,夏文化体现的神文明,启蒙人类开启科学文明。

古埃及文明及亚特兰蒂斯文明,华夏先祖留给西方人的神文明,其中蕴含着的思维方式,启蒙了科学对神学的追问,人类由此进入科学文明时代。正因为如此,英国人深知华夏文明,称中国为神,即发音为“SINO-”。

科学理论,只能转变为技术,无法解释生命的起源。神学理论,早已将人类的命运安排,给出了生命的起源。

三、华夏文明,肇始于河图洛书

华夏文明,就是河图洛书文明。

河图洛书,中华文明之精髓。

资料图

中国有一部河图洛书,十分神奇,十二个字可将其概括:出自黄河,图简,极致,精妙,有神。其核心是“有神”。

“神”,河图洛书的精髓和要义。探究中华文明起源诸问题等,必须解开河图洛书,看懂其中的“神”。否则,其探究不会有任何结果。

中华文明、文化与历史,肇始于河图洛书,其开端就是春秋历史,之后进入大夏和中夏历史。因此,中华文明起源根本不是“多元一体”,既找不出“多元”,也不知道究竟是哪几个文化元,数量有多少。

中华文明起源,以“一元文明(黄河文明)”出现,其中以四种动物为象征,表达文化内涵,呈现出同质性。一幅河图洛书,将中华文明起源表现的淋漓尽致。

河图洛书,以黄河的基本形态、内在机理为“文化单元(一元)”,以四种动物为概念展现文化。同时,河图洛书,也以两组数字表达概念与文化。四种动物和两组数字均是同质的、一元的,相互之间可以转换、替代。

中华文化中的四种动物,龙,龟,大象,大雁(鸟),就是分别来自于河图洛书。龙(蛇),中华民族象征。乌龟,商部族的象征。大雁(鸟),商部族的早期表达,分为三尾翼和六尾翼鸟。大象,周人部族的象征。

河图数字:16,27,38,49,50;或61,72,83,94,05。

洛书数字:28,46,37,19,5;或82,64,73,91,5。

隐含数字:23,31,33,35,39,55,56,66,等。

古人对河图洛书的表达,除了图形展示,还用实物展示,举例如下。

例一,玉琮,表达河图洛书。河图玉琮为八层,洛书玉琮为九层,玉琮可以有不同的层次表达,良渚玉琮表达大夏之意。

例二,北京故宫和郑州古城,均是按照河图洛书设计。两者视黄河为金水河,一个流经城南,另一个流经城北,南北交相辉映,呈现姊妹城。

例三,古埃及,金字塔、方尖碑、神庙、太阳船及狮身人面像等,均为河图洛书。华夏先祖,自中国良渚到古埃及建造。

中国以春秋历史为开端,大夏和中夏历史在其中形成。

中国历史的开端,首先是春秋历史,此后才是大夏与中夏历史。

所谓中国春秋历史,主要是指大夏和中夏历史开启之前,华夏族利用河图洛书,进行地理大测量(丈量),以赤道定春秋,全年只有“春”和“秋”两个季节,这样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

中国春秋历史,肇始于河图洛书,其源头在陕甘宁地区,由炎黄二帝开创。炎帝族,称为“沙”,“大”或“大大”;黄帝族,称为“乌”,“乌稣”或“稣鲁”,后来称为“耶”。

炎黄二帝分工合作,依照河图洛书,开启了地理大测量。炎帝族,测量纬度;黄帝族,测量经度。最先测量的纬度是赤道,以赤道定春秋,中国春秋历史就此开始。与此同时,黄帝族测量本初子午线。

在越南进行控制性测量。在东经109度上,测量出了北纬16度线,称为“越”,此线以南称为南越,以北称为北越。又测量出了北纬23度线,称为“安”,以南称为“安南”。北纬16度和23度, 两个纬度线,就是中国的“立夏”和“夏至”。

在中国南海,先测量出“中沙”的经纬度。再根据河图,以此确定出“西沙”、“东沙”及“南沙”,中国大地为“北沙”。炎帝族以此自称为“沙”,中国大地就出现了很多地名叫做“沙门”。

测量中国南海时,黄帝族的一支“稣鲁”,常驻菲律宾。后来这个地方叫“苏禄国”(即“稣鲁国”之意),居民来自中国山东省,明朝时国王在中国病故,一定要葬在山东省,其原因就在于此。

炎帝部族,在测量北纬31度时,在中国太湖良渚地区,开启了夏历史,称为大夏。在此之前的历史,属于春秋历史,起源于中国陕北。“夏”,其象形字与发音,皆在良渚形成,在古代“夏”与“沙”,同音。

炎帝族测量北纬31度线,黄帝族测量东经31度线,在古埃及交集,留下了众多的金字塔及其他建筑。从狮身人面像后面看,“禹”就是其象形字,中夏历史就此开始。首先开创了亚特兰蒂斯文明,称为“殷”,后来又回到中国,开启了商文明,被称为殷商。

利用河图洛书,确定经纬度,将地球进行网格化。以此划分出方格,南北极圈,构成了今天看到的地球经纬度,就是那一时期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男人善于丈量,出现了“丈夫”一词,代表着勇敢、善良与智慧,成为中国女人的偶像与骄傲,其美名一直延续至今。

自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形成后,狮子就作为夏的象征,周朝以后的各朝代,衙门前均置放两头狮子,象征着夏,代表着炎黄,直到当代也是如此。

华夏民族,对人类四大历史贡献。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以“经”、“纬”度(线),将地球网格化。“经”为南北线,“纬”为东西线,经纬交集成二维坐标,为人类活动,如航海等,提供定位服务。

其二,确定赤道、黄道、本初子午线(相对应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南北极圈。特别是本初子午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标志着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以中国大地为参照制定的,所有的名称全部是由中国人命名。

其三,构建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南北纬23度为夏至线,由此而创造了北纬31度和北纬35度两个文明圈,世界三大宗教在此形成,其中的神就是河图洛书,虽然各自认知不同,其命运是共同的。

其四,确定夏至线为太阳的南北回归线,特别是以夏至线而定的北纬31度和北纬35度,成为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文明圈,古埃及文明和亚特兰蒂斯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巨大。

中国的春秋历史、大夏和中夏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传播史,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周朝建立,终结了夏历史,中国从此走向封闭,直到清朝末期,早期华夏族对人类的贡献被湮灭。

中国古人测量的地球经纬度(线),近代经过国际组织或会议,达成国际共识并固定下来。至今仍在使用的地球经纬度(线),就是那一时期测量的结果。

四、大夏,即前夏,主长江,龙为标志

大夏历史与中夏历史,两者不同,但相互交集,后文将分别论述。

大夏,即前夏,主长江,龙(蛇)为标志,“七”为天,视北纬23度为夏至线,环绕北纬31度。以良渚为起点,古埃及为中继站,三星堆为天位,即大夏之都。

大夏,分为三个部分:由良渚、古埃及和三星堆共同构成。大夏自诩为蛇,环绕北纬31度一周成为“龙”,中华民族的象征,即由此而来。

良渚,大夏历史的起点。

良渚遗址,位于北纬31度和东经119度的交点上。夏至日上午九点,当太阳光直射在太湖水面时,太湖之光犹如一颗眼睛一般,注视着西去的太阳,古人将其称为“天眼”或“天目”。

古良渚人,由炎黄两个部族构成。“虾兵蟹将”一语,指的就是两个部族,在此构成的阵营。“虾兵”后来就被称为“夏”,故有“夏者,假也”之说,就来源于此。

每年夏至日,两个部族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视自己为一条蛇身,非常神圣,随着太阳东升至西落,将从良渚到达古埃及。这个过程异常艰辛,全靠信仰支配着去完成这个过程,宗教就在这样条件下产生。

鸟瞰太湖,非常神圣,被视为天眼、天目,第三只眼,专情注视着人们的祭祀活动。“祀”,即为蛇神之意。太湖附近天目山,就是由此得名。古埃及金字塔上方那颗眼睛,不论冠以何种名称,本意就是中国太湖。否则,无任何意义。

古埃及,大夏的中继站。

古良渚人,到达古埃及后,就自称为“巴”,表示蛇尾之意。依照河图洛书,修建金字塔,就成为一种表达。金字塔要建成尖顶状,隐含着六层,表达已经成为蛇或蛇尾。

古埃及,既代表蛇头,也代表蛇尾,绕北纬31度一周后,就成为龙。众多小部族,来到古埃及,均被称为“罗”。吉萨高地三座金字塔,其中两座超过一百米,代表着“金”和“木”,代表着具有统领性两支大部族。

古埃及文明及其众多建筑器物,诸如神庙、方尖碑,金字塔等,全部是华夏族依照河图洛书建造。还有太阳船、权杖及鞋子等,多种器物的形状和尺寸,均是河图洛书概念的表达。

在古埃及,金字塔也被视为诺亚方舟,到三星堆朝拜天位,要环绕地球一周才可到达,金字塔就被喻为渡海工具,从古埃及开始。

三星堆,大夏之都,天位。

大夏的天位,最初被称为“天枢”,“三星堆”之名是后来形成的。无论三星堆或天枢,地点是相同的。

“天位”的确定,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一般用两种方法确定天位:一种是利用伏羲女娲图;另一种是利用河图洛书。两种方法确定的位置,其经纬度完全一致。

神树,代表着天与地的连接。三星堆遗址上,出土的“一号青铜神树”,表达的就是天与地的连接,这里是用“九”代表天。此外,还可以用“塔”的形式,表达天与地的连接,中国北方用的较多。

谁能够代表天,在天位上就会受到敬仰,对此“眼镜蛇”与“大象”互相争夺。最终,“眼镜蛇”胜出,中国以龙为象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古埃及法老的头上眼镜蛇朝上,而大象鼻子朝下。

三星堆,作为对天的朝拜地点,古埃及吉萨金字塔建成后,每年的夏至日,都有前来的朝圣者,一直持续到商朝灭亡前。周朝建立后,就不再有前来朝圣的了。

大夏历史,被周朝刻意抹杀。

周推翻商,出于统治需要,也出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大夏的历史被刻意抹杀。周灭商多年之后,周朝采取掩盖历史事实、篡改历史的手法,编了一套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夏历史。后来的夏历史,均是以周人编写的为蓝本,直至今日。

周朝抹杀大夏历史,采用了两种手段。

第一,掩埋金沙祭祀地的祭祀用品,断绝与古埃及的来往。我们今天看到的金沙遗址文物,就是那时埋下的。从此,古埃及与华夏大地断绝了来往,直至今日,我们仍认为古埃及不是华夏文明。

将古埃及之地的非洲视为匪,将亚特兰蒂斯之地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视为夷,“匪夷所思”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到清朝,仍将欧美人视为夷人。

第二,改写了易经的部分卦名,增写了易经的爻辞。易经,炎黄两部族,最初各执一套,原本没有爻辞,只有卦名。周朝改动易经的部分卦名,又增写了爻辞,后人将周朝写的易经,称为周易。

我们今天读的周易,实为孔子及弟子写的《十翼》,被称为易传,它是周易的引申,并非本义。真正的周易本义,已经无人能读懂了,朱熹穷尽一生也未能读懂。

五、中夏,即后夏,主黄河,龟为标志

中夏,视北纬27度为夏至线,形成北纬35度文明圈,郑州为中夏之都,即天位。

中夏,由两部分构成:亚特兰蒂斯文明和商文明。古代中国人,形象的将前者表达为龟背,后者表达为龟腹。

大禹、夏后的含义。

大禹是一种象征,属于黄帝族,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一个部族。大象鼻子伸长为“9”,卷起来为“4”,从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后面看,就是用大象鼻子当做尾巴,尾巴与身子就呈现一个“禹”字。其意为用“4”,寓意为“9”,故称为大禹。

夏后,属于炎帝族。古人认为河图洛书是代表夏之意,往后看称为夏后,即后夏。若将河图洛书向前看,也称为前夏。夏后,就是后来的中夏,在古埃及形成,吉萨高地的三座金字塔,就是河图洛书向后看建成的,代表着后夏,也即中夏。

需要指出,周人及以后编写的夏史,不是真正的历史,是一种智慧,更是戏谑。出现的“大禹”、“夏后”或“夏启”之名词,更多的是形象表达,不是指某一个人,主要指某个部族,寓意深刻。

大禹,用数字表达,即为“49”或“94”;用实物表达,即为四条腿的铜方鼎。夏后,数字表达,即为“38”或“83”;用实物表达,即为三条腿的铜圆鼎。无论圆鼎或方鼎,最初并不是权力的象征,仅是大禹和夏后的象征。

亚特兰蒂斯文明,中夏前期历史。

古埃及文明之后,在环北纬35度线上,大西洋百慕大群岛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由后夏创建的文明,被称为亚特兰蒂斯文明。

亚特兰蒂斯文明,由“天”和“键”共同构成,一种极为特殊的权力格局。天位在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孟菲斯,键位在百慕大的群岛中。孟菲斯是中国人起的名字,黄河流域的孟津、孟县及温县之名,就是取自于孟菲斯的“孟”。

亚特兰蒂斯文明,最后分为两支回归黄河和长江流域。一支到达四川的三星堆,另一支达到黄河下游的中原地区,开创殷商文明。

亚特兰蒂斯文明有两大特点。

其一,天行键。其意是要表达,天为木,键为金。天不行使权力,其权力由键来行使,称之为天行健。亚特兰蒂斯文明,用河图洛书构成一幅金克木的景象,把华夏文明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二,卍字符。亚特兰蒂斯文明标记,由河图洛书经过变换而成,卍字符就是变化的结果。卍字符,形成的旗帜,必须竖着悬挂,丹红色,中国古代旗帜均是如此。亚特兰蒂斯沉入海底后,卍字符就留在了西方,至今仍被西方社会使用。

亚特兰蒂斯文明,最后分为两支回归黄河和长江流域。一支到达三星堆,另一支达到中原,开创殷商文明。

殷商文明,中夏后期历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