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老祖宗谈识人:“两腮无肉不可交”是为何?如今还能够适用吗?

2021-09-17

人类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传承,而文明的传承在古代基本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文字记载,所以古代文人们都讲究“著书立说”,希望能够做到“著作等身”,那一些士大夫官员,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开始出书,这就是因为文字记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

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民众之间的口口相传,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会被人们遗忘丢失。只有足够生动具体,并且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语才能够被传承下来,于是也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俗语。

俗语来源于古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老祖宗们对各自生活实践的总结,若是我们能够适当汲取古人们的这些经验总结,从中吸收智慧的话,通常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少走很多弯路。俗语通常都是很接地气的,毕竟如果不怎么接地气的话,基本也就没有流传的可能,能够流传至今的往往都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两腮无肉不可交”便是这么一句俗语,老祖宗们关于识人术的一句总结,看上去还是相当简单粗暴的,就是对于一种普遍现象的总结,描述的仅仅是一种现象,说的是一个人嘴巴两边的腮帮子上没有肉,脸部看上去极为消瘦,同时也自然显得颧骨突出下巴尖锐,那么这种人就尽量不要交往。

但是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存在?这句话是否真的有呢?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就需要我们真正深入其中,去思考究竟是为何如此,仔细探讨其中的道理时,便也能够发现这其实是很具有一些智慧在内,并非寻常的迷信,尽管可能当时总结出经验的老祖宗们并不知道。

两腮无肉的人,容貌基本上与尖嘴猴腮之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呈现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是心机深沉,其次是尖酸刻薄,这是大多数人在面对两腮无肉的人时所产生的自然反应。而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一个人两腮无肉的话,就意味着他要么是先天的生活环境比较差,以至于有多疑多占的性格,城府极深喜欢算计,或者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说话都极为刻薄,因为长期保持着那样的神态,以及说话的风格,也就导致了脸部也渐渐朝着那个样子生长。

美国总统林肯说:“人在四十岁以后,需要为自己的脸负责”,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相由心生”,一个人心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久而久之便也在脸上呈现了出来,可见古人们“两腮无肉不可交”的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认为如今还能够适用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