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论语》,孔子的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的?
对于孔子,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作为2000多年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儒家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依旧对亚洲很多国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对于孔子,我们可能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弟子颜渊就说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足以证明孔子的才能,但对于孔子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今天就一起谈论一下孔子的成长史,孔子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孔子的。
《论语》子罕篇中提到,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一个关键的信息,孔子并非出于富贵之家,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明证,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孔子祖上是宋国贵族,但为躲避战乱来到了鲁国,其父亲官职为陬邑大夫,陬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市。
更重要的是,孔子并不是其父亲叔梁纥的正妻所生,而是妾室所生,在古代妾室所生子女的地位想必大家在影视剧中都见到过,但孔子最惨的并不是自己是妾室所生,而在幼年丧父,在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而母亲和孔子自己被父亲正妻驱赶,离开了孔家。这样的经历,说一句吾少也贱真的是一点都不为过。至于多行鄙事就是指孔子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赚钱的事,比如驾车或者为别人家办丧事,毕竟孔子50多岁才出来做官,之前是要养家糊口的,不赚钱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在《论语》中有多处体现,如同样在子罕篇中,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就是在说孔子每一次给他人举办丧礼都很尽心尽力,在古代办丧事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礼仪规矩众多,非一般人可以胜任。
孔子的幼年时期结束后,也就到了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孔子是幸福的,一直在努力读书,很快就成为了一位博学的人,开始了收徒之路,《论语》为政篇提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母亲的早逝对孔子而言是一大打击,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去世,这一年孔子17岁。
到了五十岁之后孔子出来做官,在鲁国最高做到过大司寇且摄相事,相当成功,但迫于鲁国内部三恒势力的压力,孔子下台,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古代周游列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像现在有火车、高铁,在孔子那个时代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和双脚,甚至孔子在途中还遇到过两次生命危机,在孔子的壮年时期,本应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但各国的领导层对孔子大多是敬而不用的态度,令人可惜。
而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还发生了过一件令孔子很痛心的事,那就是妻子的离世,这个时候的孔子还在卫国,不能亲自送自己的夫人一程,实在是一大憾事,之后在孔子69岁和70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483和4822年,孔子的儿子孔鲤和最得意的学生颜渊去世,颜渊年仅40岁,颜渊本是孔子最看好的学生,当时最好的继承人,但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孔子而言实在是残忍,要是颜渊还在,也不会过了一百多年,孟子成为了儒家第二位真正意义上被认可的圣人。
到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73年。纵观孔子的一生,实在不能称得上顺利,幼年丧父青年时期丧母,一身本事只到50多岁才出来做官,做出成绩又迫于高层政治斗争压力下台,自己的妻子、儿子都先于自己离世,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也英年早逝,但即便如此,孔子也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无限高的成就,或许这正是孔子值得后人不断学习的原因,至于孔子的一生是幸福还是不幸,就由个人自己判断吧。一部《论语》中蕴含着无数人生智慧,我是晓生,一起聊论语,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