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诗品批评说,作诗又不是写公文,何必用典故呢
前言
诗词中使用典故,是很常见的现象。在《诗人玉屑》卷七中,有相当篇幅引用了各家之说,讨论典故的使用。
其中有一段小题目:诗不贵用事。引用了南北朝钟嵘的《诗品序》,对于滥用典故提出了批评,并且说:吟咏情性,何贵用事!
一、用典与不用典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 。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 ;撰德驳奏,宜穷往烈。吟咏情性,何贵用事!《诗品序》
属词比事,乃为通谈。出自《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意思是指齐梁时代,创作诗文用典已经蔚然成风了。
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 。假如创作有关治国大略的文书,当然应该博古论今。
撰德驳奏,宜穷往烈。叙述德行和驳议奏疏等公文,也应广泛引用古人功业之事。
古人作文章阐明事理,喜欢引用古人的故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但是钟嵘认为作诗不同。
“吟咏情性,何贵用事”?作诗吟咏内心性情,讲究的是真实感人,并非用典才好。
二、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吟咏情性,何贵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序》
钟嵘引用了几首古诗,来说明诗中佳句,大多不用典故(多非补假),而是直接描写出诗人真切的感受(皆由直寻)。
既是即目,就是当时眼中所见。“思君如流水”,出自建安七子之一徐干 《室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亦唯所见。也是眼中看见的而已。高台多悲风,这句诗出自曹植的《杂诗》: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羌无故实。不用典故,也没有什么出处。清晨登陇首,出自西晋名臣张华的《诗》:
清晨登陇首,坎壈行山难。
岭阪峻阻曲,羊肠独盘桓
讵出经史,反问句,哪里出自什么经史呢? 明月照积雪 ,出自晋宋时期谢灵运的《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以上的作品,用钟嵘的话说,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清朝大诗人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 其二 》写道:
五字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使人思。
定知妙不关文字,已是千秋幼妇词。
清晨登陇首,这五个字呀,没有用典故令人深思。虽然没有用典,没有花哨的雕琢修饰,但已经是千古传唱的绝妙好辞了。
三、文章殆同书抄
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迩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诗品序》
宋文帝刘义隆,在位30年,年号元嘉。
之后在位比较长的两个皇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11年,年号孝建(3年),大明(457 -464 ,计8年);宋明帝刘彧,在位8年,年号泰始(465 -471,计7年) 。
大明到泰始这十多年来,大家写文章如同抄书。文人们养成了习惯,每句都有典故,每个字都有出处, 别别扭扭地东拼西凑,用典过多,反成作文之害 。
钟嵘的这一段话,对于用典过滥提出了严厉地批评。
结束语
不过,诗词中用典,并非百害无利,黄庭坚曾经赞扬韩愈和杜甫说: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人能为文章,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答洪驹父书》
诗中用典,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例如韩愈杜甫这些读书多的人,可能不自觉地用典。另外,古人文章浩如烟海,后人随便一首诗,都可能找出所谓的“”出处"。
万事不可绝对评价好坏,适当即可。
@老街味道
这首南北朝的五言律诗,被称为百代格律诗之祖,您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