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幻舞步展现中国道路
戏剧与舞蹈《破晓》卢旭摄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是中国道路的美学呈现。
为了生动再现中国道路的曲折展开,编导演出团队可谓匠心独运。其中,最吸引人的创意就是各种“舞步”的组合运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犹如一条披枷戴锁的巨龙,举步维艰。优秀的中华儿女也往往是戴着镣铐在求索、在奋斗、在牺牲,因而表演开始那场众多演员戴着镣铐起舞的片段,是求索中国道路的绝佳象征。演员们时而脚步铿锵、时而步履踉跄、时而飘摇欲倒、时而挺立如松,让观众的心随着他们的舞步震动、跳荡、感动。这沉重而又坚定的舞步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中国道路是如何开创出来的,让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中国道路是无数革命先烈扫除荆棘、浴血奋斗蹚出来的一条人间正道。想想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英勇不屈、英年早逝和陈乔年就义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的慷慨陈词,我们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就更深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这一历史时段的表现也极具特色。在高大威武的国产拖拉机和大卡车上,演员们引吭高歌,现代京剧刚健清亮的唱腔响彻云霄。这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告诉我们,中国人民要凝聚全部精神,开创现代化道路。这时演员们的舞步一扫沉郁之气,变得简洁、明快、端正、自然。是的,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容。进入新时期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日渐丰裕,社会日益文明。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一辆辆轻灵的自行车,出现了少男少女们飘逸的交谊舞,而背景是劳动者在共和国的脚手架上挥汗如雨的劳作场面,是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看着这样的场景,我们知道,中国“舞步”又升级了,更加自信、有度、从容、自如了。
中国的“舞步”从未停止,而且实现了质的飞跃。是的,中国已经迈出了“太空步”。随着神舟飞船升空,宇航员漫游星河,我们看到,中国的“舞台”越来越宽广,中国的“舞步”越来越梦幻。这高科技的现代“舞步”告诉我们,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无穷远方。
在这梦幻的“舞步”中,中国道路完美展现!
祝愿中国的“舞步”继续升级,稳健而美丽!
观众说: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研究馆员顾犇:
晚会的设计,基本上是按党史所分的四个阶段进行的。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也是重温党史的过程。当然,爱好艺术的我,会同时考虑,这个阶段会以什么形式来表现?会是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舞蹈?什么样的舞台呈现形式?一台晚会,融合了思想教育和艺术欣赏等多方面的功能。宏大的场面,高科技的运用,体现我国经济和科技的成果。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画面,都会伴随着观众自发的掌声,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和支持。
“七一”当天,有幸和晚会主要编导和演员们一起交流,了解到他们创作的艰辛过程。特殊的舞台,高科技的采用,人数的众多,都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半个月来为了共同的目标,精益求精,废寝忘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原主任、研究馆员李永革:
两个小时浓缩了建党百年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一次极佳的党史教育。演出的第一篇章“浴火前行”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成立了新中国,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命运,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
之后的“风雨无阻”“激流勇进”和“锦绣前程”,一个个篇章直抵人心,也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无限憧憬。演出结束时,全场齐声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着40年党龄的我更是在歌声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裔萼:
演出过程中,很多经典电影当中的经典镜头投射到背景的屏幕上,其中不乏一些黑白的老片子,很有历史感。舞台上,演员在演绎着那些经典电影中的人物,其实年轻人对老电影可能未必感兴趣,但这样的表现形式会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此外,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主演还在现场演绎了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导演组巧妙地把电影、电视的经典场面搬到了舞台上,非常鲜活。演员覆盖了老中青三代,对于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照顾到了,可谓用心良苦。
散场之后,大家乘大巴车回酒店,路边有很多志愿者,每当车子经过,孩子们就朝我们挥手告别,场面令人感动。我们车上有老艺术家就说道:“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娇惯,他们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做做志愿者挺好,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一级演奏员唐峰:
《战旗美如画》,是我非常喜欢的节目之一,作品主要展现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激战场面,共有400余名学员参演,舞台翻屏呈现45度倾斜的群山影像,配以多媒体、威亚、计算机动画、增强现实、灯光、音响等各方面技术,通过屏幕影像互动,完成了最后一幕——“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视觉亮点。
这一声喊出来,当时我的眼圈就红了。通过声、光、电、网等技术的创新集成,《战旗美如画》产生了令人震撼的效果,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至高潮,而下一幕《英雄赞歌》对高潮的衔接,更是极其巧妙。
相比以往,《英雄赞歌》在节奏上放慢了很多,以一种更加舒缓的曲调来承接《战旗美如画》的壮烈旋律,让观众紧张的情绪得以抚慰,整体节奏也被置于一种舒缓深情的氛围,再用独特的声画艺术呈现,让情感在同歌共舞中升华,对英烈的致敬和缅怀扑面而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际文物保护研究与合作中心研究员王元林:
在情景合唱与舞蹈《战旗美如画》演出中,我看到了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跨过鸭绿江时的舍生忘死,不禁热泪盈眶,我感悟到的不仅是对革命先驱的无比崇敬和对一段光辉历史的深情怀念,更是一种莫大神圣使命的召唤。作为一名多年来参与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工作者,我和我身边的同事们要深刻学习传承革命先烈铸就的抗美援朝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要始终忠诚于党的文物事业,用模范行动践行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本栏目文字由本报记者程佳,实习记者刘源隆、李荣坤、顾鸿儒整理)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