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著作《故乡》为媒 中日韩三国学者同寻“精神故乡”
中国学者进行主旨分享。 吴玉奇 摄
中新网绍兴9月25日电 (童笑雨 王题题)9月24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2021大师对话——故乡对话大会”上,中日韩三国研究鲁迅文化的学者围绕鲁迅著作《故乡》进行探讨,寻找文化乡愁,架中外文明交流借鉴桥梁,共寻“精神故乡”。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鲁迅著作《故乡》发表100周年。《故乡》创作于1921年,是以鲁迅最后一次回到故乡绍兴时的真实生活经历为蓝本创作而成,饱含其心中的怀乡、哀伤与希望之情,字里行间也彰显其为民族的觉醒、解放与复兴奋斗一生的意志。
韩国学者进行主旨分享。 谈玉坤 摄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结尾提到的关于路的那段话,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引起强烈反响。
对此,分析中日韩三国学者对鲁迅感兴趣的原因,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董炳月表示,这是由于认同感,根本原因还在于其背后巨大的社会背景。也正因如此,日本与韩国的教育家将鲁迅的《故乡》收录进中学教材,以期在寻找“精神故乡”这一点上和鲁迅有着共鸣。
诚然,梳理鲁迅《故乡》在日本的流传及发展,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表示,1953年以来,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日本人都读过鲁迅的《故乡》,作品中失望、挫折、希望这样一个结构,给许多进步的日本人带来积极的力量。
日本学者进行主旨分享。 谈玉坤 摄
据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朴宰雨介绍,在韩国课本收录的中国作家中,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
作品中关于“道路”“希望”的思考,也是鲁迅的文学与思想深刻地影响韩国人被日本殖民统治的苦难历史,使得韩国人对鲁迅的思想产生高度共鸣。
本次大会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北京语言大学鲁迅与世界文化研究院主办,由绍兴市委宣传部指导,并得到了咸亨酒店的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