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丨海洋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论坛在深圳召开
9月25日下午,第十七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文博会)配套文化活动《第三届中国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文化论坛》之《海洋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论坛》在深圳招商蛇口邮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邀请非遗文化专家、海洋文化专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学者、科技领域带头人、科技企业负责人、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媒体单位等,一起就海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开展讨论,并共同为海洋文化+科技献计献策。
论坛开始前正值第八届《风帆时代》海洋绘画作品展开幕,与会专家先参观了位于蛇口邮轮中心3楼的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展馆以及展出的精彩的海洋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呈现了深圳在海洋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进而激发了专家们对于海洋文化与科技融合可能的讨论。
论坛现场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应用经济研究会会长钟若愚教授主持,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张岩鑫以《新时代海洋文化艺术创新发展》为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他一直以来在海洋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丁岩则以《科技赋能海洋文化,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为题,从其过往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实践,结合她所了解的海洋领域的非遗传承,针对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领域非遗传承保护的拓展尝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学术指导丁学良教授一直游历于数十个海洋国家,他对海洋的理解更有其独到的思考,正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的《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的结交点之一》议题,贡献了他数十年来在国与国对比情态下的文化感悟。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教授应邀从北京来深圳出席了本次论坛,他从《古今海洋交流中的瓷文化》聊起,将瓷与海洋、从古到今,从文化与科技,结合他多年来国内外陶瓷文化的实践,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艺术创作,进而海洋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可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梁二平教授独具一格的从《中国海洋摄影的基因重组与面向未来》开展的论述,摄影是他作为媒体人根深蒂固的爱好,而作为知名的海洋文化学者,他对海洋文化的探索从文字到图像到影像不断的进行创想和尝试,并从未来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下的海洋摄影的发展走向。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主任、副研究员车达,自法国留学期间就不断地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新中思考,成立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后,更是联合国内外艺术与科技单位开展一系列学术和实践合作,《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项目分享》中的让嘉宾了解到诸多的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可能,并对海洋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融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深圳意在科技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鹏青作为深圳率先开展视觉创新研发的单位,《丝路,视觉科技的文化探索》展现了丝路通过与博物馆等各类文化机构深度合作,将内容进行科技手段呈现所取得成果,让嘉宾叹为观止。英中贸易协会科技行业及大湾区负责人涂怀颖基于其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分享了《科技驱动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立足深圳,面向世界,建议以科技赋能文化艺术的方式,激发国际间的无限融通。论坛持续了3个小时,嘉宾分享异彩纷呈,所沉淀下来的学术智慧,将会影响深远。
文化兴,则国运兴。深圳着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南山区也提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建设,这离不开文化的积淀。南山区一直以来科技的发展都是全市的骄傲,是全国的领军者,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框架中,南山的科技势力如果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中凸显不平衡的态势下,如何更加将“海洋文化”与科技进行结合,以文化助力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献言献策。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张岩鑫,“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论坛”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本次能够列为第十七届文博会配套文化活动非常荣幸。本届论坛从海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自己专业领域的阐述,打破海洋文化与科技之间的理解壁垒,发掘对于海洋文化与科技创新型结合的不同理解,拓宽海洋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创新可能,共同为深圳的科技企业与海洋文化的深度结合,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构建创新模式,探讨新方向,并通过深圳以及南山企业的引领,让中国海洋文化科技形成一种发展态势和氛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