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游”“西方接引”到底是游到引到哪里去?西是哪?
丧事活动中,写挽联挽幛经常出现“驾鹤西游”“西方接引”“西天极乐”等意境用语。还有许多地方,制作“引魂旗”“引魂幡”的,旗面幡面使用“驾鹤西游”“西方接引”等字样。“驾鹤西游”到底是游到哪里去?“西方接引”到底引到哪里去?西天到底是哪里?我们以典籍礼仪文本为依据,讨论一下,谈谈看法,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首先必须清楚,丧礼是传统祖宗文化,受佛道影响,但本质上与佛道无关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三千多年,《仪礼》《礼记》都是各种礼仪运作的规范范本。丧礼是日常生活礼仪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丧礼的根本是祖宗文化,这是一个中心。孝顺父母、尊敬祖宗是两个基本点。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主流意识形态和官方文化倡导都以祖宗文化为基准。一直到晚晴,丧事礼仪的这条主线依然存在。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南北朝时期的流行发展,到隋唐达到兴盛时期。由于佛教的天堂地狱理论与汉文化的灵魂不死理论相类似,所以在精神文化层面产生交融和兼容。就是说,佛家的许多说教,如戒律、善念、修为、许愿还愿等等,进入一般居民的生活领域和精神领域。
隋唐之后,特别到宋元明清时期,道教作为本土宗教组织,在社会上流行起来。道教的理论核心是人鬼转世,就是对传统祖宗文化的灵魂不死和佛教天堂地狱理论的发展延伸。宋元之后,由于话本、小说、杂剧等不断发展,佛道思想和意识逐渐渗入到一般居民的意识形态之中。
丧事活动中,“做七”应该属于佛家文化。“法事”佛家道家都做。“纸钱”“纸扎”“魂幡”以及“丧盆”“开光”等等,明显属于道家的东西。而统统这些,都不属于传统文化的丧礼范畴。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主流文化层面,理论上讲,“驾鹤西游”“西方接引”怎么游怎么引都不应该游到引到国外去。因此,丧事礼俗上的所谓“西”“西天”等,肯定不是佛祖所在的西天,也不是道家的三十三天。
2、其次必须明白,中国文化的“西”指的是西部昆仑和王母瑶池,不是西天佛祖
总体上讲,中国神话谱系有三个系统,即西面的昆仑山系统、东面的东海系统和南面的南天门系统。昆仑山系统包括西王母瑶池系统,东海系统包括蓬莱系统和八仙系统,南天门系统即玉皇大帝系统。
宋元之前,经典的神话著作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搜神记》《玄怪录》等,都有西部昆仑和东海蓬莱的记述。宋元之后,《西游记》《东游记》《封神演义》等,结合佛教道教,对传统的神话进行演进和重塑,于是乎“西天佛祖”“莲花宝座”“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等等出现,影响和渗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意念和精神世界。
由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在民众文化层面的影响太大,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佛祖所在的西天成为“西天”概念的主导内容。“驾鹤西游”“西方接引”,很容易联想到佛家的莲花宝座和极乐世界。而实际上,中国文化特别是神话所谓“西”,指的是昆仑山和西王母。
3、关键必须懂得,中国人死后的最终皈依之所是列祖列宗谱系系统,既不上天堂,也不下地狱,即便成神或与神相关,也只能是中国神
总体上讲,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两端,即阳端和阴端。任何一个特定的人,在活着的时候都有一个位置,享受特定的礼仪待遇,因而在家庭和社会处于不同的位分;任何一个特定的人,在死后也有一个特定的位置,享受特定的祭祀待遇,因而在列祖列宗的谱系中也有一个特定的位分。这就是礼仪文化和祖宗文化的核心内容。丧礼、祭礼是规范死人及神灵的,其他礼仪如冠礼、婚礼、军礼、嘉礼等,是规范活人的。
从文化的基础属性上讲,中国人是不相信神鬼的,所有的神鬼都是为活人服务的。在主流文化上,中国人只怕活人,从来不惧怕神灵和鬼魂。佛家和道家说教,主要流行于民间,相信的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一般民众,在主流知识阶层,从来不信的。
在传统主流文化形态下,中国人死后的最终皈依之所是列祖列宗谱系系统,既不上天堂,也不下地狱,即便成神或与神相关,也只能是中国神。所以,所谓“驾鹤西游”“西方接引”,应该是西部昆仑和王母瑶池,肯定不是佛法西天和道法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