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传说中的男人:秉义茶居和茅根粥的渊源
秉义茶居的由来
南宋初年、大汾连步桥有个叫彭义的人。他在莞城卖麻街开了一间茶居叫"秉义"。
彭义读过诗书,颇通文墨,茶楼大堂悬挂了一幅自撰的对联∶
世道本循环,作恶作奸,到底开花无结果;
天心昭正义,为忠为孝,终须月缺有圆时。
秉义茶居是莞城茶楼的始祖,除供应早、午、晚三市茶点外,还包办筵席,精工制作各款点心、龙凤礼饼。
附近乡村群众大凡婚嫁喜庆,都在秉义茶居办酒席。
久而久之,秉义成了东莞人的口头禅,还编成顺口溜∶ "秉义、秉义、鲍参鱼翅,又抵食。又好商议"。
后来,请人去秉义茶居一尝佳肴美酒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事。"请客去秉义"逐渐简化成"秉义"(有人读作"丙二"),作为动词,成为请客的意思。
因此,东莞人掏钱请人吃东西,也引伸称为"秉义"这个词语。
茅根粥的发源
彭义乐善好施,经常赈济贫民和游方僧道。
好心自然有好报。
有一次,他偶然患了大肠热病,大便不通。一位在茶居旁边摆卖草药的罗浮山道士黄野人送给他一束鲜茅根和一包玉竹头,嘱咐他加上白豆、陈皮明火煲粥,晨早食之,舒筋活络,可清大肠热。
彭义依法服食,功效很好。宅心仁厚的彭义想:这样的好东西,怎么能够不分享给乡亲们呢?
于是,彭义特在茶居门前增设茅根粥档,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售卖茅根粥。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小贩们见茅根粥本小利大,纷纷模仿熬制,彭义也不保守配方。
茅根粥逐渐在东莞地区盛行起来。
明朝洪武六年,征南将军廖永忠巡视南海海防来到东莞。大将军何真迎负责接待廖永忠将军,所进早餐,就是东莞特色美食茅根粥。
廖将军称赞茅根粥清凉解热,别具风味。此后,茅根粥作为东莞土特产品,更加声名显著。
后记
东莞还有很多传统的风俗特产以及文化载体,每一样都有其背后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但反映了古代东莞地区和睦的市井风貌,而且体现了东莞人民自古以来的浪漫乐观、乐善好施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