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从山川湖海中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好多名字是父母翻了好久的字典想出来的。
你想过吗,你的名字为什么写成这样?
这些字为什么会表示这样的意思?
一个字在古代和现在长得一样吗?
许多字为什么这样写是对的,那样写就是错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你一定听说过“仓颉造字”的故事。几千年前,当人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记录下来,最初采用的是在绳子上面打结的方式,也就是“结绳记事”。不过,由于需要记录的事情太多,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颠倒混淆,而且还可能搞不清楚记录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另外,当时人们虽然已经可以用语言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是如果想要和那些不在眼前的人进行交流,却仍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叫仓颉。
据说,当时仓颉是受到了不同动物脚印不同的启发,于是他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他想:如果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让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可以成为记录事情的符号吗?
就这样,仓颉便开始仔细观察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飞禽走兽以至锅碗瓢盆,并认真捕捉它们各自的特点,然后按照这些特征画出图形,造出了以事物轮廓为标志的文字符号。
当然,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可见,我们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祖先共同创造的。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不难看出,汉字在最初的时候就是通过描画事物的轮廓而形成的,这样的汉字正是我们所说的“象形字”,比如:日、月、山。
但是,有很多字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聪明的古人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这就是“指事字”。比如“一、下、刃(刀+点)”:
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它们虽然并不描画具体的事物,但是表示出了人们能够体会出来的情况或现象。
另外,还有一些汉字,如“明、休、尖”等,只要了解了构成这些汉字的各个部分的含义,然后再把它们合在一起,一般也能猜到整个字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叫“会意字”。
最后,在汉字里占绝大多数的是“把、湖、跑、苇、梨、盆” 等,这一类汉字是用一个与意思有关的部分,如“扌、氵、足、艹、木、皿”,和一个与读音有关的部分,如“巴、胡、包、韦、利、分”,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字。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字称为“形声字”。
除了上面提到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造字方法,古代还有两种用字方法,分别称作“假借”和“转注”,它们和四种造字方法合在一起被称为“六书”。
到目前为止,从现在已经出土的文物看,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古人刻在乌龟壳或者动物骨头上的汉字,这就是“甲骨文”。
随后,由于古代铸造业的发展,西周时开始在一些金属器物上铸造汉字,这种汉字叫作“金文”。
再往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汉字出现了字形不统一的现象,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要求当时秦朝的丞相李斯以秦国汉字为基础,整理出了称为“小篆”的标准汉字。由于小篆笔画多,结构复杂,书写比较麻烦,所以后来又出现了字形简单、便于书写的隶书和楷书,逐渐形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从古至今,由于书写工具的不同、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变化,以及所要表达的意义不断丰富,汉字的字形、读音和意思一直处在发展演变之中。这个过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小小的汉字,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
本文内容来自接力出版社的新书“少儿说文解字”。
少儿说文解字
汉字不只是考点,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汉字不只是工具,更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希望大家能通过“少儿说文解字”这套书,一起学会汉字,用好汉字,读透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