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博物馆今日挂牌,首展聚焦福寿文化展出286件文物
四合院式的建筑、2700多平方米的展厅......9月28日上午,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东侧,筹备4年、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颐和园博物馆挂牌成立。
走进博物馆,这是一个中国传统四合院形式的院落,前庭按照颐和园传统庭院风格设计,馆外就是著名景观文昌阁。展厅内,白底金线龙纹藻井天花取材于颐和园的德和园,但通过简化处理,形成简洁淡雅、对称工整的图案。颐和园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采用了世界通行的藏品库与展馆相结合的现代化博物馆模式,文物展厅2777平方米,建筑功能满足了博物馆陈列与文物管理的现代化要求。
颐和园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馆藏近4万件可移动文物,是全国园林系统收藏文物数量最多的公园。这些文物绝大多数来自清代宫廷旧藏,品类多、级别高、系统性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颐和园遗产价值的重要体现。颐和园博物馆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也将深刻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
在颐和园博物馆开幕的同时,博物馆内和德和园扮戏楼展厅内同步启动“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作为颐和园博物馆的首展,该展览将展出286件/套福寿文化题材的国内文物及外销文物,其中不乏珍贵文物,展现了园林文物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
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缪祥流介绍,“园说Ⅲ”首次聚焦园林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展现园林文物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展览分为“福寿绵长”“寿山福海”“福寿万象”“福寿满堂”及“福寿攸同”五个展览部分,展期为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月8日。
“园说Ⅲ”展品时间跨度四千余年,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跨越至民国时期,展品涉猎丰富,包括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西周青铜器、汉代瓦片、唐代铜镜、宋代瓷器、以及明清时代的家具、器物、字画,甚至还有从唐代开始的外销瓷器。
在福寿绵长展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马场类型四大圈纹万字纹双耳瓮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文物出土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附近,距今已有3900余年的历史;在福寿万象展区,有一件海外回流文物清代紫石雕“海屋添筹”人物故事紫檀嵌牙插屏。屏风的主体上,工匠们采用浅浮雕的手法,刻画出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山峦、楼阁、仙鹤与神仙,在表现仙山琼阁的缥缈境界时,给人一种屏外有画、画外有音的感觉;福寿满堂展区展出了慈禧太后51岁时用手指和指节、手背代替画笔画出的菊花图,用这种方式来画画,更能体现出作画人高超的绘画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特别向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馆等18家单位借展文物145件,涉及8个省市文物,数量丰富,材质多样,品质精良,是一个融系统性、原创性、学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特色展览。重点展品还增设了电子二维码,游客可扫码线上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