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诺贝尔奖的故事|圣卢西亚:经济学与诗歌

2021-10-06

举世关注的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将于今天起,10月4日至11日陆续宣布。此次仪式将颁发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届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nobelprize.org)将直播宣布仪式。

你对诺贝尔奖的了解有多少?历年的诺贝尔奖各奖项花落谁家?在加勒比海微型岛国里诞生了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的两位,他们同在不足18万人口的圣卢西亚。

圣卢西亚

2017年3月17日,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卢西亚诗人兼剧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沃尔科特曾被另一位诺贝尔桂冠诗人、俄国出生的布罗茨基赞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个人认为,他是罕见的能被大众阅读赏识的史诗诗人。在他之后,在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里已没有纯粹的诗人,换句话说,均是以小说或其他文体得奖的。巧合的是,我最近刚好对圣卢西亚这座仅有18万人口的加勒比海小岛产生了兴趣。

圣卢西亚位于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部,北邻马提尼克39公里,西南距圣文森特34公里。面积616平方公里,是群岛中的第二大岛。虽然也是火山岛,但并不活跃,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766年。哥伦布四次航海均未抵达圣卢西亚,无人知晓欧洲人发现该岛的确切时间,只能猜测在1500年前后,至少1520年梵蒂冈制作的地球仪上已经有了圣卢西亚。

圣卢西亚美食——米饭豌豆

与邻近的其他岛国一样,圣卢西亚经过了英国、法国的轮换殖民统治,最后在1979年获得独立,同时加入了英联邦。虽说英语是官方语言,但岛上的人主要还是说克里奥尔语。这种语言起源于殖民化和贩卖黑奴初期,它的词汇是英语(或法语、荷兰语),却用非洲语言的句法。数个世纪以后,它已变成一种完全独立的语言,由此也催生独特的音乐、舞蹈和风俗。

我第一次听说圣卢西亚是在1992年夏末,来自美国一所姐妹大学的一伙交换生来到杭州,因为第二年我要去他们学校访问,学校外事处老师便介绍我与他们认识,其中一位黑人女生叫维罗妮卡来自圣卢西亚。当她知道我是诗人以后,告诉我她认识故乡的大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她还曾在他写的戏里扮演过角色。出人意料的是,当年秋天,沃尔科特便因他的诗“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的结果”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圣卢西亚 德雷克·沃尔科特,诺贝尔桂冠诗人

不久,我也收到那年由上海诗人陈东东编辑的《南方诗志》秋季号,内有香港诗人黄灿然翻译的沃尔科特的七首诗和写作年表,其中一首《仲夏,多巴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两小节是:

我拥有的日子

我失去的日子

像女儿那样,从我这庇护的双臂里

远走高飞的日子

圣卢西亚 荷兰海牙诗人墙上的沃尔科特名作《仲夏,多巴哥》

多巴哥岛,那正是另一个加勒比海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组成部分。沃尔科特的前三部诗集分别出版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和牙买加首都金斯顿,而前两部剧作均出版于布里奇顿,以后无论是诗还是剧本便是在伦敦或纽约出版了。

1930年,沃尔科特出生在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拥有非洲、荷兰和英国血统,祖母和外祖母均为黑奴,因此他的皮肤是棕色而非黑色。他在圣卢西亚长大,后来上了圣玛丽学院,继而到牙买加的西印度群岛大学念书。毕业后他在金斯顿的牙买加学院教过书,也在报社当过记者,然后他到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美国的波士顿大学。退休后,沃尔科特返回故乡,在他的垂暮之年,我的一位洛杉矶诗友曾去探望。而我本人主编的《现代诗110首》(三联书店)和《漫游之诗》(人民文学出版社)里,也收录沃尔科特的多首诗歌。

令人惊奇的是,我后来发现,在沃尔科特之前,圣卢西亚岛竟然还诞生过一位黑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名字叫威廉·阿瑟·刘易斯。1915年,刘易斯出生在卡斯特里,他的双亲是来自安提瓜岛的移民,他是家中五个孩子里的老四,七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刘易斯是个聪明的孩子,跳了两级,后来留学英国,获得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学位。

圣卢西亚 阿瑟·刘易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54年,刘易斯提出了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那是一种从经济结构上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也被称为“刘易斯模式”。他认定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一种是仅能糊口、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自给农业结构”;另一种是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结构”。其中前一种存在低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过剩生产力”,后一种明显高出。

刘易斯是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时提出上述模式的,成名以后曼大校园里有一幢大楼以他的名字命名。1957年,加纳共和国独立后聘请刘易斯担任首席经济顾问,他帮助这个西非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刘易斯被任命为加勒比海诸多联办的西印度群岛大学副校长,并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封爵。同年,刘易斯受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杰出教授,在那里生活了24年。

1979年,正是刘易斯的祖国圣卢西亚独立的年份,他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迄今黑人中唯一一位非和平奖和文学奖得主(和平奖已有十位,三位文学奖得主是索因卡、沃尔科特和莫里森)。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退休,住到巴巴多斯岛上,就在西印度群岛大学凯文希尔校园附近,在那里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1991年,刘易斯在布里奇顿去世,他的遗体被运回故乡圣卢西亚安葬,他的铜像与诗人沃尔科特的铜像并列在卡斯特里的街心花园里。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塑像在圣卢西亚同一座公园里

我想起20世纪美国大诗人埃兹拉·庞德,他不仅发表过有见地的经济学论文,还在诗歌中广泛应用,尤其是晚年在意威尼斯完成的巨著《诗章》。庞德对普遍意义上违反自然的高利贷进行了抨击,同时又对国家控制信贷体系表示赞赏。大不列颠岛上的批评家康诺利曾这样调侃,“《诗章》里的气候很像我们英国,大部分时间里都刮着一股夹着雨意的西南风,有时转多雾——经济学论文的雾,偶尔会露出几抹地中海灿烂的阳光。”

——蔡天新《美洲人文地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