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48份档案!这部纪录片用珍贵史料解读“红色密档”|国庆看剧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揭开一份份隐秘的书信档案,讲述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动人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细节,就缓缓展开在眼前。10月1日,系列纪录片《红色密档》正式亮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该片带观众再度回望那些伟大岁月和传奇故事。
据悉,《红色密档》共5集,每集50分钟,通过对几千份档案的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和比照分析,从五个不同侧面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光辉历程,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和胜利密码。
首次公开48份档案 拍摄素材近1万分钟
一部史料扎实,细节生动的纪录片,是如何拍摄而成的呢?据节目主创人员介绍,从2020年初开始,10个摄制组同时展开拍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处档案馆、纪念馆以及红色地标,拍摄档案数千份,采访嘉宾近百人,拍摄素材近1万分钟。
而这些档案中,不仅包括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决议、发言稿、电报,还包括书信、日记、报刊、录音、影像等众多品类。其中,有48份档案资料属首次向媒体公开。正因如此,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利用部接待处处长谷欣介绍,纪录片《红色密档》是她所经历的查档时间最长、调取档案最多的纪录片。
而依托这些档案,纪录片《红色密档》勾勒出了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宏大影像,既呈现出层次鲜明的理论框架,也贯穿了有血有肉的故事细节,兼具高度、深度、密度、力度与温度。
“还原”事件现场 呈现诸多机密档案
不光有着诸多史料的首次公开,该片也力求多维度挖掘档案。在片中,通过档案研究者、亲历者来到档案所记录的事件现场,或通过档案中的线索寻找档案记录中的人物、故事等方式,构建起了本片的现实纪录维度。
譬如,在片中可以看到,为挖掘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组织提供给解放军的《上海概况》的背后故事,摄制组重点采访了对该档案资料形成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三位老人,重走了当年他们收集档案资料的路线,逐步勾勒出当年上海“第二条战线”上的进步青年们艰辛危险但又英勇无畏的工作图景,让档案的故事变得愈加鲜活。
此外,片中通过一份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的挑战书,展开了对挑战书作者高兰英的一系列寻找过程。虽然最终没有找到高兰英的后人,但在寻找过程中,伴随着受访者们的回忆片段,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点滴细节逐步呈现,使主题更加清晰明朗,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挑战书背后的那个火热的时代。
同时,片中所呈现的诸多机密档案,都清晰记录了书写者的细腻笔触,通过联系历史深入解读,使党的发展历程更加清晰。比如我们在片中可以看到,在《井冈山的斗争》即将编入《毛泽东选集》之前,毛泽东本人逐字逐句亲笔做了全篇校阅,仅前两页的修订就达90多处。其中很多修改和勾画,都体现了毛泽东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些档案,可谓字字厚重、份份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