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开国记忆之六:国徽里为什么有天安门?

2021-10-08

1949年 7月 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发布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其中关于国徽的设计要求有三点,一是中国特征,二是政权特征,第三点形式须庄严富丽。随后《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上也相继登载了启事内容,仅一个月的时间,国徽审查小组就收到了900多件设计图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到了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和国歌四个决议案,但是只有国徽迟迟未能确定。最终,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

因为国徽的设计方案一直难产,周恩来总理就建议邀请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时任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梁思成和中央美院美术系主任张仃各自组队,分别设计。

两个团队给出的设计方案就是下面这样了。

梁思成团队设计的国徽,以玉璧为主体,以国名、五角星、齿轮、麦穗为主要题材,再用红色绶带衬托而成。

张仃团队的设计图案,则用天安门做主题,同样配以齿轮、麦穗和红绶带。

由于天安门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举办地,当时的国徽审查小组在看过专家设计图后,认可了张仃团队部分设计理念,认为应该将天安门元素设计到国徽中去,但其他方面,两个团队还要再融合、再修改。

可是梁思成先生当时就不愿意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皇城的南城门,给设计到一个新时代新兴国家的国徽里面有点不合适,后来还是周总理说服了他。

此时,距离刚开始设计已经过去了9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关于国徽的方案一改再改,两个设计团队仍旧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据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回忆,梁思成先生为了国徽设计投入了他的全部心血,那段时间家里的沙发上、饭桌上、餐椅板凳上全是国徽的方案——梁先生彻底把家变成了个工作间,每天家里来来往往都是来参加国徽设计的建筑系教师和学生。

1950年6月20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和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两个团队的设计方案。这次会议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夫人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且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的奖金。经过修改后,梁思成先生团队的设计图变成了这样。

他们的设计理念是在大红的底色上,有五颗金色的五角星,仿佛是一面巨大的国旗悬挂在天幕上。国旗前面,是按严格比例尺缩小的天安门金色浮雕图。周围是金色的齿轮和稻麦穗,用红色的绶带缠绕,象征着工农联盟。这样看已经与现在的国徽差不了多少了,之后在周总理的指导下,梁思成先生他们又修改了部分细节。

终于在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正式通过了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那一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第一枚木制国徽。1951年5月1日,一枚由沈阳第一机床厂工人铸造的铜铝合金国徽,被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国徽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也必将见证着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