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活了19岁,但是影响了中国人1500年,无数人都在钦慕她
她只活了19岁,但是影响了中国人1500年,无数人都在钦慕她
青楼,即秦楼楚馆,原本是富贵显赫的象征,后来则慢慢演变成烟花之所,向来为人所鄙弃。正如和尚化缘并不是为了吃饱了肚子,而是为了修行,士大夫文人们喜爱青楼女子也并非是缺少妻子。而是成为了中国文人仕途失意、理想受挫时或者想放纵情怀的场所。中国文人们的青楼情结遂逐渐滋生并逐渐根深蒂固。
综观在文学史上较有名气的歌妓,不难发现,苏小小虽然生命短暂,但却是有较强影响力的一位。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西湖畔边的名妓苏小小千古流传,妇孺皆知。
墓碑上对小小的生平只作了不足百字的介绍,说她是钱塘人,聪慧美丽,能歌善诗,虽为歌妓,但自知自爱。一位歌妓女子,能看淡金钱,即便今日社会,许多人也会为之汗颜的。难怪古往今来就有不少名留青史的大诗人著诗称颂她。
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她,“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诗人含蓄赞美之词,遮掩不住内心对小小的欣赏,而出自其他名家之手的赞美诗歌则不知其数。由此断想,小小绝不是一位让人易忘的平凡女子。
但是,苏小小确实是位位卑职耻的风尘女子。自降临于杭州西湖西冷桥边,在她19个春秋中,缺少亲情,远离关爱,稍大以后便以卖情为生,韶华早逝,短如桃花,着实让人叹惜和爱怜。
可她确有不同凡响之处,传说故事把她喻为“才女”、“奇女”,大概不是窄穴来风多少也有些道理。
至于把她的花容月貌赞为西湖山水滋育的绝代佳人,以及她信口成诗,且品位颇高,到底有没有后人杜撰的成份,又有谁能说得清呢?不妨举出传说的几例印证她的才情。
某日,小小出游湖畔,见众人争睹芳容,便随口咏出一诗:“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
这短短几句诗,小小的才情不言而喻,没有很高的文学底蕴是作不出来的。
还有那次面对贪色官吏孟观察使的刁难而作的“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得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诗句,最能反映她的才情和聪慧,以及不势权贵的品格。
小小能名留西湖,除了她的美貌和才情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她仰慕贤才、资助寒士鲍仁百金北上求得功名的故事。
中国人重视人品,人品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百金在当时和现今都不是小数目,并且此钱来之不易,作为一位歌妓的她,笑泪中挣得的钱财,能如此慷慨大义,谁不为之钦佩?
凭这点,小小便与当时和后世的红楼女子卖身求财不能等同而语。这也是杭州人为何偏爱小小的原因吧。
据说,那位受恩资助的寒士鲍仁后来终于求得了功名,担任了南齐的滑州刺史。可惜此时的小小已经花自飘零。他亲临杭州泣送小小的亡灵,并厚葬于西冷桥边,立下墓碑以示永久纪念。
在我的心目中,苏小小是位唯美主义者,她崇美知美,心灵更美。虽然她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命仿佛春日的桃花,只绽放了那么短暂,但她那种外在和内在的美却是同西湖山水共存的。
现在,西湖依旧,山水依旧,西冷桥和慕才亭、墓碑经过了多次翻建,一切依然显得那么的和谐和美丽。湖边的游人都会来到西冷桥边驻足,怀着不同的心情欣赏慕才亭和那流传已久的故事。
然而,容貌如花、飘若仙女的小小早已成为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了。一千五百多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此刻,无意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我想感谢的是小小,或者哪位西湖的后人为西湖编写了这么一个感人而又凄美的悲情故事。因为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美,需要善良和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