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卢明专栏|两个石匠

2021-10-10

文|卢明 编辑|淑为 图片|网络

那年,单位施工,从梁山脚下请来两个石匠。两人一高一短,一胖一瘦,身体都很结实,只是一脸尘土、满身粗衣,言谈举止全是土味。

那时,我们这帮小青年,刚参加工作不久,小知识分子情调很浓,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国家工作人员,连合同工、临时工都看不上眼,别说农民身份的石匠了。我们那时,会说的就是“啊,伟大的黄河”,欣赏的就是城中穿喇叭裤的青年,与农民没有多少共同的语言。所以,尽管石匠每天都在我们眼前劳作,但我们总是视而不见。尤其是他们临时住在我们的宿舍里,生活习惯很不一样。我们打开收音机听歌,他们却要求你听地方戏曲。有时你上班去后,他们还找出你的收音机一边干活一边听戏,总是拿自己不当外人,弄得你心里烦烦的。更可气的,是他们不睡午觉,你午休时,他们在窗下闲说话,还高声大嗓。你提示了几次,他们虽然表示会注意点,小点声,可声音总也小不下来,气得我在心里几次说他们没教养。但,也拿他们没办法。

不过,时间长了,也总会看到他们的一些长处。有一次,我看到石匠于工作之余,搞出个小石狮子,煞是好看。我很喜欢美术,也曾跟老师学过素描什么的,没想到这石匠还有这一手,所以,每次下班后,总来看看那头小狮子,问石匠许多关于雕刻的知识。从此,与他们的对话也就多了起来。

使我彻底改变对他们看法的,还是那次救人的事。当时正值黄河秋汛,河水漫过河滩,河道一下子延展了数里,上游有些村庄被淹在水里,河里经常冲来农民的梁檩柴草。有一天,我们正睡午觉,忽然被石匠叫醒。我心里好不痛快,正想发作,却听到两个石匠急匆匆地说,“有人跳河了,快,快去救人!”一边说,一边顾不上其他,夺门而出。看到此情,我也顾不上别的,喊上另一同事,就跟在后面跑去。一边跑,一边听到西北坝头上一位老者不停地喊声:“有人跳河了,快去救人哪!”

我们随两个石匠跑到河边,眼睛对着河水搜寻。河水太大了,我张望了一阵,什么也没看到。还是石匠眼尖,瘦石匠右手一指:“看,在那里!”我们顺他的食指看去,真是,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有一片黑乎乎的东西,忽隐忽现,随浪前移。两个石匠迅速向下游方向跑去,我们也跟着跑。我当时总想找个长杆什么的,但情急之下,哪去能找得到!在我与同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两个石匠已下到河里,他们顾不上脱掉衣服,毫不犹豫地向河水深处游去。我们在岸边看傻了眼,相对两个石匠,我们显得这样无用。我们一不会游泳,二不懂救人的窍门,象个木桩似地站在岸上,只是一个摆设!

我们看到两个石匠从下游向投河人迎去,齐力把她向岸边方向推移。他们费了好大力气,终于到了浅水处。两个石匠将投河人抬起,一步步趟水走到岸上。我们这才看到,投河者是一位四十多岁农妇。此时,在坝头上呼喊的老者也跑了过来。老者是投河者的公爹,据他说,是儿子与儿媳因生活琐事生了气,儿子打了媳妇,然后赌气去了田里,媳妇有家气闷不过,就来投河。老者知道儿媳的性格容易轻生,怕出事,就到家里察看,没想到真的就投了河。幸亏老者心细,要不然,不儿媳真的就喂了河里的老八。经过一番抢救,投河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被人拉回家中。

投河者之夫,听说媳妇被石匠救起,心里十分感激,特意携一袋小米表示感谢,并说了许多感谢话。而两个石匠对救人的事很不以为然,他们说,这是很简单的事,见死不救,思想发臭,叫谁都会救的,跳到河里救人,只当是洗一次澡,有啥可感谢的!至于那袋小米,他们更是坚决不要,说如果想让他们要,除非先骂他们一通!

至此,两个石匠的形象,在我心中完全地高大起来了。我们这些平时自以为多高多雅的人,在两个土里土气的农民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卑微。正是千千万万个象石匠那样的农民,支撑起社会的经济楼基,也支撑起社会的思想楼基,而我们,只是楼里楼外的装饰物,这装饰物,美则美矣,但什么时候也别忘记,自己是附着在建筑主体之上的,而建筑主体的份量,永远都比装饰物重!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郓城中国水浒学会理事,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