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抓住机遇莫放手,散文登上《中国文化报》阅读量过百万
9月24日,我去宜昌看望一位刚出医院的朋友。傍晚乘车回家,在宜都潘湾看见西边天空红霞满天,极少的云彩变幻各种形状镶嵌其间,似龙腾,如虎跃,似雄鹰展翅,如仙女缦舞,亦真亦幻,亦动亦静,天象圣景,美艳绝伦,我如醉如痴,忘乎所以。
车行了一段路,我突然想到:这么壮美的天象奇观,怎么不拍照片留作纪念啊!我急忙拿起手机,可惜错过了最佳时刻,大美的景象已经渐渐隐去,我遗憾地赶拍了一些将要消失的晚霞,虽然不甚理想,但还是选编了一组照片发到朋友圈,没想到竟然秒赞不断。要是我最初看到那美轮美奂的绚丽景象就立刻拍下来,那该是什么效果啊!遇到了机会,却又放走了,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无独有偶,本月10日,我清早沿小河步道散步,看见小河水湛蓝湛蓝,再仰望天空,也是湛蓝湛蓝,无一丝儿云彩,像是被纯净水冲洗过了一般。天蓝蓝,水蓝蓝,我不由心里惊叹,好美啊!我继续沿小河岸边公路往前走,走了几步,驻足俯视小河流水,仰望小河上空蓝天,那天那水,一模一样的色彩,蓝得让人心醉!
王永红手机随拍家乡小河
我立马拿出手机,一气拍了好多好多照片。点开手机图库,检视自己拍摄的照片,蓝天蓝水同框,小河天际一色,真正的天水一色啊!我忍不住发到朋友圈,瞬间一派赞美之声。事后,我再回看我的照片,总觉得拍摄的角度选得不是很好,蓝天蓝水以外的景观不太理想,有点儿杂乱无章的感觉,我就想再拍一些这种水天一色照片珍藏。
接着一个星期,我每天早早的去到拍过照片的小河边,可再也没见到同我那天看见的天水一色的景象了,不是水天色彩各异,就是阳光、蓝天、河水不相协调,蓝天无法显影在水里。以后,我还多次去过那里,可那种天水一色的胜景,再也没看见了。真是遇到不抓到,过时就晚了,过时了就再难以复制了啊!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叶梅走访基层作家王永红(右),获赠其长篇小说《享受父爱》
在我的生活中,这种可遇不可求,失之交臂,留下遗憾的事屡屡发生。1982年5月,《长江文艺》杂志社和原宜昌地区群众艺术馆在湖北省化肥厂举办了一个月的小说培训班,我们县有胡庆武、方一方和我参加。那一次培训班取得了丰硕成果,著名作家鄢国培就是那次培训班的佼佼者。
在培训班期间,我也写了《翁婿之间》的短篇小说。但我那时很内向,不敢请教老师。也很胆小,丑媳妇怕见公婆,没把《翁婿之间》的稿子交上去。回到县里后,我才抄写之后寄给《长江文艺》编辑部小说编辑吴永媜老师。吴老师很快就回了一封长达5页稿纸的长信,热情肯定我这篇小说,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要我赶紧修改后再寄给她,她在信的末尾写道:“你是能写出好小说来的,希望你好生为之。”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前排左二)走访基层作家王永红(前排中)
我大受鼓舞,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挑灯夜战,急急忙忙修改了一遍,匆匆忙忙寄给了她。未过多久,吴老师来信说:“你的这篇小说已经改得不错了,只是题材似乎过时了点,类似题材的作品,我刊已经发了多篇,希望你投其它刊物一试。”我连忙又投给了《芳草》杂志,《芳草》编辑很快编发送审,但在终审那儿被主编刷了下来。看来,我这篇小说还是差那么一口气儿。
试想:我当初在培训班上,把稿子交上去,当面请教老师,请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在培训班上认真修改,反复请教,反复修改,说不定这篇小说就登上了《长江文艺》。那样会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许会一鼓作气写出一些作品来。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机会错过了,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拜师求教机会,被我不经意的放弃了。我辜负了吴永媜老师的鼓励和希望,没能“好生为之”,至今没写出“好小说”出来。
深圳“的哥”程金亮喜读王永红长篇小说《享受父爱》
机遇不可求,遇到莫放手。上个月初,我在深圳的一位朋友打电话对我说:“您是《中国文化报》的老订户、老读者、老通讯员,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一些稿子,还有别人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不少评说和报道您的文章,报社对您熟悉,很了解了,您发一组作品过来,争取在9月下旬深圳文博会期间出一个专版。”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在我拟出版的散文集中挑选了一组稿子发了过去。
《中国文化报》驻广东记者站站长谭志红审读后说:“王老师的散文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如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画出了山乡巨变,世事变迁、人间冷暖、充满了烟火气,其中有青山绿水好人家,更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念。艾青说:为什么我眼中满含泪水,是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老的散文是最好的表现”。这组散文很快通过一审、二审、三审,直至终审。9月23日,《中国文化报》“深圳文博会特刊”用整版篇幅,刊发了《乡土作家王永红散文精选》三题(小河十潭之《长潭》《桥潭》《纸浆潭》)。这次我遇到了机遇,抓住了机会,顺势而为,小文章终于登上了国家级大报纸。
《中国文化报》整版刊发《乡土作家王永红散文精选》
据深圳朋友反馈,《中国文化报》刊发《乡土作家王永红散文精选》三题当天,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新闻客户端“文旅中国”又进行转发(目前阅读量突破21万),加之腾讯、网易、搜狐等知名网站转载,综合阅读量预计突破100万。人们称赞这组作品接地气,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文艺作品“三有”标准,即: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王永红小说作品研讨会
机会可遇不可求。有机会,必须紧紧抓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是一个文学老年了,但还是要抓住一切机会,力争多写点作品,把作品写好点,耄耋老人也要做做青春梦!
(本文原载知名作家温新阶创办的“印象红磨坊”微信公众号)
王永红(右三)荣获“德艺双馨文艺人才”称号
【作者简介】
王永红,湖北五峰人,中共党员,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出版短、中、长篇小说和诗歌等300余万字。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五峰卷)》获民间文艺山花奖;中篇小说《水猫子》《逮鱼》分获《草原》《长江丛刊》杂志年度文学奖。长篇小说《享受父爱》(2020年10月修订再版时更名为《父爱》)广受读者好评,被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叶梅誉为“感恩与励志的教材”。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