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论云南走进COP15|赏“青花”,观“花灯”
【编者的话】
盛会改变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云南昆明召开之际,云南省旅游研究院与微博泛知识达成共识,邀请"博物杂志""杜长军"等知名微博大V参与"微博公开课,让知识流行起来--走进COP15,体验多样云南"活动。
10月14日起,推出""博论云南"系列报道,跟着微博大V一起玩转多样云南。
"看时容易做时难。"10月14日晚,在玉溪青花街,大V们来到了青花工艺体验馆,体验玉溪非遗青花工艺,大V"Million赵"有感而发。
老师正在教授青花工艺制作李润菁摄
玉溪青花瓷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同其他青花瓷不同的是,玉溪青花瓷是黄底蓝纹,充分地展现了独特的云南民俗特色。2013年,玉溪窑青花瓷复烧成功,玉溪窑青花瓷传统烧制技艺得到恢复。
大V正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作品李润菁摄
"自己上手做时的第一感觉便是:这和大多数讲究"手感的艺术门类皆有类似之处。"大V"Million赵"说,老师通过口传、亲身示范的方式来传授技艺,而具体操作怎么发力、触摸泥坯的时候手需要蘸多少水、保持怎样的湿润度等等,这些都需要自己逐步去摸索和探究。"手感"二字说来简单,却需要大量的练习与积累。
在青花街,大V们不仅体验了青花非遗工艺,还品尝了玉溪的本地小吃,一起玩了回忆小玩具。
10月15日,大V来到了昆明老街,走进了云南省花灯传习馆。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随着李丹瑜老师歌声,各位大V们走进了云南非遗花灯的世界。
当听到《小河淌水》时,"看鉴"特派编导非常激动,说到:"我非常喜欢这首歌,但只知道是云南民歌小调,没想到就来源于花灯。"
国家一级花灯演员李丹瑜老师通讯员迟峰摄
云南花灯戏是一种渊源于明代的民间歌舞。云南花灯又分有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等9个支派。2006年5月20日,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花灯传习馆一角李润菁摄
在看花灯戏《探干妹》表演时,大V们被云南花灯艺术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所吸引到。《探干妹》是一部有着百年历史的花灯剧,通过对白、演唱和舞蹈等丰富形式,展现了花灯艺术的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艺术特色,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灯艺术令我非常惊喜,比我预想中有趣多了。尤其听到了《小河淌水》,更感慨花灯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民间艺术,希望花灯艺术可以"破圈发展,有更多的人可以来观看花灯,了解非遗艺术。""看鉴"特派编导谈到。